今年以來,盡管深滬兩市大盤整體表現相對較為平淡,但個股行情還是異彩紛呈。與以前相比,今年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幾乎每天都有甚少鋪墊而直接沖高的股票,其中個別的會沖上漲停
板,且它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持續時間不長,一般是兩三天行情,短的甚至僅有一天。顯然,有一批專做短線的“游擊隊”在行動。
經過較為詳細的分析我們發現,這類資金不僅參與甚至制造了某些短暫的個股行情,而且還發起或涉足了中信證券、皖通高速這樣扭轉乾坤的“新國企股”運動,其涉足股票之多稱得上包羅萬象,既有小盤袖珍股,也有類似中國聯通這樣的超級巨無霸,而其出擊速度之快、贏家通吃的掃盤氣魄,也體現出其雄厚實力和過人技巧。從這一點來看,這類資金不僅具有敏銳的嗅覺、超強的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而且還具有造勢甚至令市場反轉的能力。因此,通過實證分析研究相關個股的特征以及市場表現,進而分析這類資金的動向,就顯得很有現實意義。
通過對近期交易所漲跌幅超過7%的公開信息統計可以發現,從2月12日到3月4日,深滬兩市共有29家個股漲幅超過7%,其中有72%的股票屬于被短線炒作的類型。其行為特征表現為如下幾點:
1、股本規模并不重要。從下表統計的“1·14”行情以來短線表現最活躍的45家樣本股來看,股本規模在4000萬股-8000萬股之間的最多,達21家;其次為8000萬股-15000萬股之間,數量為9家;而15000萬股-30000萬股之間與4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差不多,分別為7家和6家;大于30000萬股的最少,僅為2家。從這一數據來看,盡管其中以小于15000萬股的中小盤股居多,但大盤股同樣沒有被冷落,其中就包括了超級大盤股中國聯通。因此,說這部分短線主力偏愛小盤股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而其能夠撼動中國聯通也充分說明其資金實力已經非同尋常,已經遠不是幾個“大戶”的聯手了。
2、輕“質”:業績尚可就行。從45家樣本股2002年的經營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個股都實現了盈利,如滬市27家樣本股中,僅有兩只超級小盤股永生數據和聯華合纖2002年前三季度虧損,但這兩只個股有袖珍和重組兩大題材來彌補;而深圳的虧損股雖然較多一些,18家中就占了5席,但大多虧損不太嚴重。
由此可以看出,業績似乎也不是這類短線主力關注的焦點。
3、重“勢”:技術形態和時間很關鍵。從樣本股漲停或大幅拉升前的技術形態來看,這類個股此前要么已經嚴重超跌,客觀上累積了較強的反彈動能;要么技術形態已經得到充分的修復,多頭行情已經處于一觸即發的狀態,新增資金只要推一把,拉升行情就自然噴薄而出,前者如中國聯通,后者如魯潤股份;而其啟動的時間同樣相當關鍵,尤其是那些具有板塊領頭羊特征的個股,其啟動的時間大多處于重要或敏感的時間之窗。
典型的例子當數更早啟動的短信概念股,這類個股的啟動時間與1999年年底的網絡股行情啟動時間剛好相差3周年,讓你不得不佩服主力把握并發動行情的能力。如本輪短信概念股行情的始作俑者廈門信達和上海科技,其啟動的時間均為2002年12月27日,而1999年網絡股行情的領頭羊上海梅林和綜藝股份的啟動時間則在12月28日,火候拿捏之準由此可見一斑。同時我們注意到,魯潤股份與小鴨電器的啟動時間均為春節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主力在這一天發動行情顯然也是頗費心機。
4、善于造“勢”。主力選擇在重要的時間窗口發動熱門個股行情,除了可以有效吸引跟風盤,達到從容拉升、派發的的功效外,還在于造勢并充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推動大盤行情上漲,進而創造更多的短線機會、放大投資收益,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其用意之深已經頗具戰略家的風范,令人嘆為觀止。
5、恪守紀律,該出手時就出手。對于那些在局部行情中可能具有龍頭特征的個股(如中國聯通、上海科技、魯潤股份等),這類資金大多采用了短線連續逼空的手法,以達到“造勢”的目的;而對于那些技術形態較好、但卻缺乏有想象力的題材支撐的個股,這類資金也不放過,但其手法略有不同,不僅講究“快進”,而且追求“快出”,前者是為了抬高跟進者的成本,后者則為了快速套現。即使偶有失手,也決不手軟,斬倉出局,以準備狙擊下一個目標。從這一點而言,稱這部分短線高手為“漲停板敢死隊”似乎也不為過。
市場啟示錄
首先,從表面來看,這種現象頻頻出現至少表明已經有一部分市場主力開始敢于活動了,而主力從前期“休養生息”到近期敢于“主動出擊”,正好說明了其對大盤走勢的一種看法。“春江水暖鴨先知”。盡管我們現在就斷言市場從此走好還為時尚早,但底部確立已經幾成共識;而主力之所以選擇短線出擊而不是中線建倉,也正說明這部分主力對后市的走勢還心存疑慮、底氣不足,就這一點而言,市場已經開始轉暖但上升空間可能相對有限。畢竟影響大盤走勢的不確定性還有很多。遠的不說,單是伊拉克危機何時解決以及以何種方式解決就是一個很大的懸念。此外,深滬股市存在的結構性矛盾等歷史遺留問題也使得其未來走向仍然撲朔迷離。
其次,市場主力采取短線進出的模式也說明:要想在這個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以變應變,市場環境變了,投資者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雖然說發展是硬道理,但要發展,首先就必須學會生存。機構如此,普通投資者更應如此。
對于那些手中的股票突然出現放量大漲情況的投資者來說,如果該股的上漲沒有任何基本面消息的配合,而且同板塊的股票也表現相對平靜的話,投資者就要警惕了。這時候逢高派發很可能就是短線操作最好的選擇。而對于那些基本面尚可、技術面表現較好、股價卻沒有大幅上漲的個股,投資者不妨保持密切關注,這類個股很可能會成為市場主力短線狙擊的對象。同樣的道理,對于那些股價相對不高、缺乏莊家關照,或者股價遠低于場內主力的持倉成本,尤其是在公布重大利好而股價卻沒有明顯反應的個股,投資者可果斷介入,短線操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