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指數創新高,市場活躍起來了。開始尋找翻十倍的大牛股,看看各種各樣的評論,不禁啞然失笑,無非是些行業龍頭而已。行業龍頭并不等于十倍的大牛股,就像舉人進士不等于大詩人。筆者閑來思考,這種大牛股還是要找的,找到了就等于置下了搖錢樹、聚寶盆,想不賺錢都不行。
先看看巴菲特老人家選的個股吧,最厲害的是可口可樂、吉列刀片,還有人選擇柯達膠卷,都挺厲害的。從圣人門口仔細琢磨一下,就知道三字經是怎么回事了。
大牛股一定是好的上市公司,好的上市公司一定有好的產品。所以,咱只要從產品上面想,找到最牛的產品或許就能夠找到最牛的股票。咱就叫它牛產品吧。
首先,牛產品的質地一定很牛,或者說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是 最牛的,99%的成分咱都知道,就那1%不知道———得,咱們只能乖乖地把銀子往人家那兒送;吉列刀片的質量是呱呱叫的,別的牌子根本就差著行市,所以用上了吉列,就不會換了,人家的工藝過得硬;柯達膠片也不必說了,能成為世界名牌,自有它的道理。
其次,牛產品的原料成本一般微不足道,這就是暴利的秘密,同時在原材料漲價的時候,牛產品根本不在乎,把其它產品淘汰了,人家正好繼續擴大市場分額。比如,水漲價了,糖漲價了,又怎么樣?能傷了可口可樂的筋骨?吉列刀片有什么?不就是個不及火柴盒大的鋼片么?鐵礦石漲了19%,鋼材也漲價了,能讓吉列刀片傷筋動骨?柯達又有什么?不就是一卷塑料片么?塑料再漲價,柯達還是柯達。
說得更形象些,牛產品用的原材料就像大畫家用的宣紙,宣紙再漲價,能讓畫家畫不起畫兒,過不上日子么?
有些產品就不一樣了,鋼材一漲價,機械傻!煤炭一漲價,電力傻!棉花一漲價,紡織傻,服裝也傻!化肥一漲價,農產品傻!說到底,就是技術含量太低,又缺乏品牌效應的緣故。皮爾·卡丹會害怕棉花漲價么?就像《天下無賊》說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的話,那誰漲價,咱都傻!
第三個特征是持續消費,獨占客戶。
比如,喝慣了可口可樂的,不會去喝北京的豆汁兒,會一如既往地消費可口可樂;用慣了吉列刀片的,換個牌子都嘀咕,怕把下巴刮破了;用慣了柯達膠卷的,更不愿意換,好容易出去旅游一回,再拍不好照片。所以,牛產品都是易耗品,人們不斷地消費,而且不愛換牌子。這樣,鈔票就源源不斷地來了。
空調不符合這個條件,格力確實好,下星期再買一臺,一屋裝倆?沒聽說過。化妝品也不行,因為消費群體愛換牌子,總想試試新。
另外,牛產品要有好的消費前景,用的人即使不是越來越多,至少不能越來越少,日子不能越過越抽抽。
可口可樂至今還沒有聽說有什么妨礙健康的地方,從二戰時起,美國大兵開著吉普舉著可樂瓶子開始,廣告就做到了全世界,喝的人只見多不見少。吉列刀片呢?男人總是要長胡子的,胡子總是要刮的,這就是前景。柯達膠卷不用說了,人總是要照相的,要把瞬間凝固成永恒。但柯達面臨著數碼成像技術的挑戰。
有人談起名牌白酒的價值,我有些不以為然,因為白酒的消費不符合未來的消費趨勢。就拿茅臺來說,誰喝?主要是官員、商人。前者要是消費量激增,那反腐敗的任務就緊迫了,后者消費量激增,那就是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要開張了。而且,隨著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化,青年人喝白酒的趨勢在減弱,喝啤酒的多,喝紅酒的多,喝洋酒的多了。居然有一次,在酒席宴上我旁邊的一個人喝清酒,怪不怪?
真要茅臺走向世界了,那醫藥行業也就跟著火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