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炒新不炒舊。棄舊圖新、喜新厭舊是一種規律。炒股亦如此。一般講,老股都被爆炒過,上漲的動力自然不足,有的爆炒后幾年都無行情,如眾所周知的四川長虹、深發展、億安科技、銀廣夏等。所以炒股一定要以新股為主。特殊情況例外。
2炒小不炒大。一般講,流通股在8000萬以下的小盤股,價格合適的股票,莊家易于控盤。歷史上看,凡是翻倍的大黑馬基本是小盤股。如億安科技,1998年流通股為3529億股,2000年2月漲到126元。流通股大盤股雖然也有行情,比如1995年、2003年就是大盤股的行情。但是總體上盤身太重,莊家拉抬費時費力還不討好。所以,小盤股應該多關注。但是如果價格已經抬高,就不宜進入。
3炒短(段)不炒長。由于目前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不穩定,許多公司是“一年優,二年平,三年虧,”,再加上股市各方面還要進一步規范。所以股民如果長期持股,如同乘電梯,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還沒有一個始終保持穩步上升的股票股價。幾乎大部分都是“電梯”股價。所以,一般講,如果短期內獲利,應該落袋為安。但是,每年股市都會有一個波段行情,時間大約為2到5個月。所以,一年炒一次波段即可。從此角度講,一年一次波段可以算是短期,所以,炒短不炒長的另一個理解是炒“段”不炒長。
4炒低不炒高。盡管某公司有題材,有業績,但是其股價處于高位是非常危險的。比如20元以上的股價,一旦遇到大利空,跌到50%以下,今后想解套很難。如果股價高達50元以上,則更危險。億安科技、銀廣夏、清華紫光、四川長虹等這些曾被炒到50元以上的股價,2003年都跌到3元到13元不等。如果股民在50元以上最高點或30元左右次高點買的,恐怕一輩子解套無望。而5元以下的低價股則風險相對要小。即使跌到50%以下,25元的股價再咸魚翻身是完全可能的。如:原北旅股份、原雙鹿電器、原農墾商社等。這些股價,不僅咸魚翻身,還咸魚翻身翻了幾倍。而且從股市經驗看,低價股也容易竄出大黑馬。高價股則很難出現大黑馬。所以,炒低不炒高非常重要。
5炒冷不炒熱。如果某股曾被作為熱點炒過,原則上幾年就不再炒作。如果某股熱點形成,股價連續上升,處于高位,最好不要跟風炒作。防止擊鼓傳花,接最后一棒。血的教訓證明,跟風炒作大部分失敗而歸。當然您提前建倉,可以持股獲利。如果高位追進,必須微利出局。一般講,炒冷是比較保險的。這個冷,不是曾被作為熱點炒過后變冷的,而是指自從上市后就沒人關注,股價也沒有突出表現。這種冷股,往往是莊家戰略股,蓄勢待發。如:貴州茅臺,2001年8月上市后到2005年,從未被炒過,股價始終在40元附近。結果,2006年,股價漲到復權價220元。
6炒轉不炒彈。反轉、反彈概念對大盤而言尤為重要。即:如果大盤經過長期盤整,底部已經夯實,一旦行情趨勢反轉上升,股民假如沒有在第一時間建倉也無礙大事,迅速在第二時間建倉跟進也不晚。即:行情趨勢反轉上升,什么時候買都是對的,什么時候賣都是錯的。這就是“炒轉”的概念。反之,如果大盤經過長期上升,動力衰減,一旦行情趨勢反轉,由上升轉為下跌,股民假如沒有在第一時間平倉也無礙大事,迅速在第二時間平倉也不晚。即:趨勢下降,什么時候賣都是對的,什么時候買都是錯的。而且原則上不搶反彈。這就是“不炒彈”的概念。換句話說:該做多時,堅決做多“炒轉”不猶豫。該做空時,堅決做空“不炒彈”不猶豫。如:1999年5"19行情一啟動,就意味著大盤趨勢反轉,一輪世紀行情到來,此時不能猶豫,迅速在第一或第二時間堅決做多“炒轉”建倉跟進。2001年7月行情由上升轉為下跌,就意味著新世紀一輪下跌行情到來,此時不能猶豫,迅速在第一或第二時間堅決平倉做空,而且最好不在趨勢下跌中搶反彈,盡管2001年發生了“10"23”反彈行情,但是您如果高位追進,則前期勝利果實化為烏有。暫時踏空一次也無大礙。當然我不反對您搶反彈,假如您正好搶到反彈點最好。但是事實證明,一般人僥幸搶反彈成功率只有1%左右。本來順利逃頂獲利,結果“炒彈”套牢虧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