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品板塊有了一輪極其亮眼的爆發,出現了兩個月多漲兩倍的龍頭。然而筆者認為,從預期和現實的差異來看、以及從市場情緒的熱度看,周期品板塊短期或已處于高位,操作上更重要的是怎么賣而不是怎么買的問題。
看上去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但一段時間市場只會考慮一件事情。現在市場考慮的事情可能是2017年的每股收益到底有多少。貨幣政策和監管預期在五六月或已完成糾偏,2016年年末討論多時的匯率對市場幾無影響,海外央行加息也好、縮表也罷,亦未感覺到市場過于在意。但就是這個每股收益率,或可以搞出不大不小的泡沫來。
今年一二季度一些白馬股漲到按2019年的市盈率看可能還有些便宜。“漂亮50”也好,“漂亮150”也罷,在看到光鮮歷史的同時,也要看到在1973年到1980年,標普500 中的“漂亮50”相對于其余個股在1966年以來的超額收益基本都已獲利回吐,還要看到那段市場也是機構越來越占主導的市場,是越來越“理性”的市場。
現在情緒又到了周期品上。所有的上漲都有基礎,周期品商品價格和股票價格的上漲邏輯,不用筆者贅述。這些邏輯大多都對。最近兩三周,環顧市場,大量關于環保督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聲音已不絕于耳,未來幾個月的各個事件,都能講得清清楚楚,相關板塊交易量及其占比明顯上升,這些或都是情緒過熱、預期過高的表現。在這樣的位置,安全的做法應該是將精力集中到怎么賣的問題上,而不是在怎么買、買哪些的問題上。
下半年銀行估值中樞或出現抬升
筆者認同周期板塊的價值,但具體到操作層面,需關注是不是會出現調整,調整多少。跳出周期品的領域,展望下半年的A股市場,筆者認為銀行板塊是值得重點關注的。
今年以來的銀行股相對歷史估值來說雖然已經漲幅很高,截至8月10日,銀行(中信)指數年初以來已上漲14.33%,以2012年以來估值狀況看,多數銀行都不能算特別便宜。問題也是在這里,因為這段時間的估值體系本身打進去的是很多負面預期、利率市場化、壞賬等。
利率市場化基本上已經結束,不應該繼續成為壓制估值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壞賬,當前銀行股普遍十多個點的凈資產回報率對應一倍市凈率,應該是還暗含相當高的壞賬預期。壞賬的另外一面,對應的是企業的高杠桿、低盈利水平,現在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是多年來的新低,盈利情況的好轉此處更不用復述,周期品板塊的大漲也為基本面的好轉做足了宣傳,總的來看,下半年是銀行估值中樞抬升比較容易發生的時間段。
創業板轉機未到
相比于2015年高位,目前的創業板點位確實已經回落很多,很多個股的估值已回歸到2012年的水平。在當前時點,市場上有聲音認為創業板可能會走出如2012年底的逆市反彈,接著走出一波凌厲上攻的牛市。筆者認為,創業板要走出持續的好轉,或需伴隨盈利預期的好轉。
回顧2012年底的創業板行情啟動,是靠有代表性的龍頭股業績的明顯改觀,帶動扭轉市場的悲觀預期,疊加移動互聯網這個核心主題正是順風順水,創業板人氣一路飆升。但是對比目前的創業板,尚未找到有這樣的業績龍頭,雖然中報還沒有全部出來,但大部分創業板指權重股,其業績預期似乎依然與其現在的高估值不相匹配。
在這個意義上,當前對創業板指的期待、創業板指階段性的表現,有些類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來之前兩三年,周期相關板塊的預期和行情特征。當時的市場情緒還處在資金面再次寬松的期待里。現在大量的市場情緒或還處在“下一個大主題”的期待里。但要看到,板塊尚缺乏再次走牛的堅實基礎。過多的國際比較益處未必大,但也要注意到,在科網泡沫結束后,標普科技指數七年間就有六年跑輸大盤。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