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股市非常牛,牛得讓許多投資人感到困惑和迷惘。
也許經歷過好幾次大牛市的巴菲特會給我們一些啟迪。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決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國股票的交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達到了1300萬股,比1967年的最高記錄還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買賣單據忙得喘不過氣來,這在它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如此這般持續了許多天。在1968年12月,道·瓊斯指數爬升到990點,1969年又升到1000點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擔心自己陷入對苦難不幸的哀嘆,同時也擔心所得的盈利付之東流,他最終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決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當市場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時,他卻宣布退出:“我無法適應這種市場環境,同時我也不希望試圖去參加一種我不理解的游戲而使自己像樣的業績遭到損害。”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選擇是賣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國股市又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當時幾乎所有投資基金都集中投資到一群市值規模大的、企業聲名顯赫的成長股上,如施樂、柯達、寶麗來、雅芳和得克薩斯儀器等等,它們被稱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漲到天文數字般的80倍。
由于股價太高,巴菲特無法買到股價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惱。1972年時,伯克希爾公司證券組合資產規模有1億多美元,巴菲特卻大量拋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資金投資于股票,把84%的資金都投資于債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價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也不斷回落,市場搖搖欲墜。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瓊斯指數從1000點狂跌到580點,美國幾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個位數,這在華爾街非常少見,沒有人想再繼續持有股票,每個人都在拋售股票。
在市場一片悲觀聲中巴菲特卻高聲歡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記者訪問時說:“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非常好色的小伙子來到了女兒國。投資的時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1%,而巴菲特卻虧損20%,不但輸給了市場,而且輸得非常慘,相差41%,這是巴菲特40多年間業績最差的一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