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是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基金。
危險的說法1:既然股價已經下跌了這么多,它還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剛開始為富達工作的時候,我很喜歡凱澤工業這只股票。當時凱澤的股價從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時我就使用了危險的說法1這條規則。我們買入了美國證券交易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一一宗交易。我們要么買入1250萬股,要么就買入了1450萬股,買入價是11.125美元,比市場價格低1.5美元。我說,‘我們在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資多好??!它已經下跌至13美元。從25美元跌到這個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現在是11.125美元。”
“當凱澤的股價跌至9美元的時候,我告訴我母親,‘趕緊買,既然股價已經下跌了這么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運的是,我母親沒有聽從我的建議,因為股價在接下來3個月跌至4美元?!?/span>
“凱澤公司沒有負債,持有凱澤鋼鐵50%的股份、凱澤鋁業40%的股份、凱澤水泥、凱澤機械以及凱澤廣播30%的股份--該公司共計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個時點,由于股價跌至4美元,1億美元可以把整個公司買下來?!?/span>
“回想那時,一架波音747飛機的售價是2400萬美元。如今,我想這么多錢你連波音747的一個廁所都買不了,或許可以買一個引擎。不過那時凱澤工業公司的市值可以買下4架波音747飛機。該公司沒有負債。我不擔心它會破產。但是我買入得太早了,我們不能買入更多股份,因為我們已經達到了上限。”
“最終在4年之后,他們清算了他們持有的所有頭寸,結果這只股票成為一個極好的投資。最后每股的價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僅僅因為一只股票的價格已經下跌很多而買入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思路。”
危險的說法2:股價還能上漲多少?
“危險的說法2和之前那個剛好相反,這和沃爾瑪的故事很像,‘既然股價已經上漲了這么多了,它怎么可能還會漲得更高?’”
“我舉一個公司,你可能認為它不是成長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價是75美分。11年后的1961年,股價漲到2.5美元--上漲了3倍。你 可能會說,對一個處于衰退行業的公司--該公司的產品很糟糕并且沒有前景--而言,這么大的漲幅已經夠多了。它還能漲到多高呢?它已經漲到2.5了。因此你可能會在1961年把它賣掉?!?/span>
“11年后的1972年,該公司的股價上升到28美元。從你在1961年賺了3倍賣出之后又上漲了11倍。1972年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既然股價已經上漲了這么 高,它還能漲到多高呢?然后你在股價上漲了11倍之后賣出,在上漲了3倍之后又上漲了5倍,你錯過了賺7倍利潤的機會。”
“因此我要說的是,不要卷入對股票表現的技術分析。股票評論員會使用所有這些術語、形容詞和開場白。如果一只股票的價格上漲,他們不斷地添加新的稱謂。他們會說股價過于膨脹,然后是太高了,與內在價值嚴重不符,或者股價超級膨脹。他們掌握了所有描繪股票被過高定價的術語?!?/span>
“如果你喜歡這家公司,這不應該對你造成干擾。你應該對自己說,我喜歡這只售價30美元的股票。不過你永遠無法擺脫股票評論員的評論。但是你不得不擺脫這些評論。因為你是正確的,你應該說,‘我喜歡這只售價30美元的股票。這些評論員是錯誤的?!?/span>
“不過,當這只股票的價格漲到50美元的時候,評論員的話可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里。你可能會說,‘等等,在股價為30美元的時候,這些人就很確定股價被高估了?,F在股價已經漲到50了,他們肯定是對的?!?/span>
“因此你真的需要將這些評論屏蔽起來免遭它們的影響。我曾經在斯巴魯上漲至原來的20倍之后買入。我很幸運,因為買入之后賺了7倍。我也買入過股價從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買入過很多這種類型的股票。現在,你不能以5美元買入一盒Hershey Bar巧克力了--它們5分錢一塊?!?/span>
“因此,股票的歷史表現和未來表現無關。公司的績效才與未來表現有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