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投資中,投資者們都會利用一些技術指標對股進行判斷分析,有些指標使用方便,判斷直觀,僅通過簡單的觀察“金叉”或者“死叉”似乎就能得到今后漲跌的信息,因此深受廣大投資者的喜愛,但是小編想說,任何的指標都沒有決定性的,那么在進行股票技術分析時會有哪些誤區出現,如何避免這個些誤區的出現,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風險?
說到技術指標,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KDJ,RSI,MACD等常見的技術指標,但在使用這些指標時要考慮以下兩點了:
其一,這些指標發出的買入賣出信號幾乎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能看到,那么照此操作是否人人都能夠滿載而歸呢?嘗試告訴我們,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二,這些指標本身、來源于一段時間內的股價數據的計算,但是許多個股價格走勢變化很難保證不受人為左右,換言之,這些指標也能輕易的被操縱,反而可能成為一種欺騙的手段。
當然隨著股市的發展,人們已不局限在指標的應用上,開始嘗試研究K線組合,量價關系,但是這里有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我們來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你比如說有一個人第一次乘火車,他坐在車廂里努力想找出火車飛奔的原因,他發現車窗上的窗簾飄動和火車運動有密切的關系,于是得出結論窗簾飄動帶動火車前進,其實他只要走出車廂,就會看到火車頭,就會找到火車的原動力,我這是為說明問題隨便舉的例子,生活可能不會有這樣傻的人,但在股市中這樣的現象卻比比皆是。很多朋友著眼于圖表形態和現象的研究,并得出如何如何就必漲的結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