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用地新規打開廣闊天地
日前,國土資源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確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但請注意文件里面的亮點并非房屋租賃,而是村集體可自行開發運營集體土地,并且農村集體土地不用經過國家征地環節,土地成本將大幅降低。
集體建設用地新政各方觀點
業內表示,據機構數據,2016年中國租房市場的規模大概在1.1萬億,預計到2025年,住房租賃市場租金的總額將達到3萬億元,租賃人口將達2.3億人。該政策對租賃行業將產生深遠影響,也就是說不用經過國家征地和開發商環節就可以集體建設用地,直接進入了市場,租賃房成本可能只有商品房價格的20%-30%,年投資回報率可達到5%以上。該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提升集體建設用地的土地價值,第一批試點城市中的有集體建設用地資源的公司可以關注。
租售同權由個案逐步推廣,上升到國家層面,說明事件在升級,該政策的推出,有利于提高集體建設用地土地價值,在第一批試點城市中擁有集體建設用地資源的公司有望關注。租售同權的龍頭世聯行,跟隨者昆百大A都是漲停突破平臺,還有沖高機會。
上海證券通認為,自去年底中央定調“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以來,房地產市場迎來歷史性轉折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掣肘,發展長期租賃市場勢在必行。目前來看,不論是政策風向還是企業選擇,住房租賃的市場前景廣闊、政策具有確定性,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