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剩下的資金分成10份,每下跌4%就動用一份抄底。”這是實行價值投資股民的建議。筆者認為,從戰略角度而言,這種一路買到底的方法對于真正的好股票當然適用。不過,從戰略層面分析,四等分的加倉法未必具有最好的攤薄成本效果。而采用等比加倉法和兩階段加倉法,或許能幫助投資者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等比加倉法
在股市中,越跌越買無疑是價值投資者的真實寫照。但是,何種價位買多少,無疑是投資者需要細細考量的問題。比如上述提到的10份買入法,是價值投資者最常用的一種加倉法,每下跌固定比例之后,就追加固定金額的資金。
然而,盡管這種加倉方法簡單,但是越到后面效果越差。原因很簡單,伴隨加倉次數增加,每一次加倉的資金相比已加倉資金的比率都在不斷縮小。可以設想,每次若采用10萬元資金加倉,那么第一次加倉時的10萬元與已投入的10萬元是1:1的關系;而第二次加倉時的10萬元與已投入的20萬元就是1:2的關系,到第十次加倉時的10萬元,相比已投入的90萬元就是1:9的關系。雖然越到后面,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籌碼,但是由于加倉金額有限,雖然同等加倉金額可以買到的股數較多,但相比已累計的股數仍是較小數目,所以其攤薄成本的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