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1:隨著市值規模的提升,公司股價上漲越來越困難,業績增幅≠股價增幅在我們的考察期限內,除了極少數例外,高市值股票的平均估值水平都穩定地低于低市值股票。
這意味著當公司由小股票成長為大股票時,估值將逐漸成為拖累股價上漲的變量。例如,要使1家200億市值公司的市值再提升1倍,在正常情況下其業績增幅需要遠超1倍。
規律2:100/200/800 億以上市值標的合理PE(TTM)水平的閾值在40/30/20 倍左右從近5年的數據看,100/200/800億以上市值標的PE均值很少超過40/30/20倍,除非有強有力的支撐因素,投資者應優選估值水平在上述臨界值以下的投資對象。
規律3:200-400億市值區間標的估值下滑風險提升在A股上市公司生命周期中,200-400 億市值是一道必須面對的門檻。公司市值達到200 億以前,其大概率能夠享受較高的估值水平(高于30 倍PE),而當公司市值進入200-400億區間后,其估值水平存在加速下滑之虞。
規律4:25億市值看主題,200億看業績,400億看創新,800億看國際對標。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上市公司有著不同的股價驅動因素。
一般而言,微小市值企業(25億以下)盈利前景不甚清晰,但能夠享受較高的估值;只要公司契合時興的主題,其市值即有可能達到25億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