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估值(定量)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定性,有了這個條件,你手里的DCF、、EV/EBITDA、EVA、PEG、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ROE、毛利率、資產周轉率、凈利潤率、經營利潤率、財務杠桿、權益乘數、凈現金流量、流動比、速動比等等的財務分析,才有用處。否則,估什么值,就是胡說八道,外行看是內行,內行看是外行。
這個定性就是對企業初步好和壞的評價,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電影里人物,先要說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企業是活的,是人在起主導作用?尤其是董事長。
前幾年,有家山西企業,董事長也是企業的創辦人,很能干,很多VC,PE都想投資,正在談判價格時董事長突然死亡,24歲的兒子走馬上任,兒子為了拉住VC,PE,主動降到VC,PE想要的價位,但VC,PE這時不說價了,找理由離開這家企業了,山還是那座山,粱還是那座粱,為什么低價都不要了?這時DCF、、EV/EBITDA、EVA、PEG、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還管用嗎?這就是估值的定性。沒有定性就不要定量(DCF、、EV/EBITDA、EVA、PEG、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就也是巴菲特的估值法。
巴菲特式估值法從來沒有正式地立為估值方法的行列,因為巴菲特本人認為這是個私人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巴菲特常說“在投資決策中,我最看重的是人的管理水平”。而且這個也是活的,所以實際上想要個估值的準確數據是沒有的,這也是把投資看成藝術的原因。也是投資人水平高低的分水嶺。這需要投資的磨練和投資的思考。也有天賦在里面。
這也很好的回答,以前朋友的提問,國企為什么不能買,我當時說國企之一資源類可以買,其他都不要買的原因。企業家是有天賦的人,像藝術家和政治家等等一樣,不是所以的人都可以的,老話說的好---三年培養個秀才,十年培養不出一個買賣人。投資國企(除非控股),就是投資政工干部和黨棍,當然資源類除外。
遇見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想都不要想,把中國人壽踢掉,遇見蒙牛和伊梨(現在情況有變),想都不要想把伊梨踢掉。還有國藥股份和上海醫藥,華蘭生物和天壇生物等。這就是估值的定性,把好人和壞人分開后,再用天平稱。這樣你獲勝的把握就很邏輯了,(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收集整理)這也是投資界老說巴菲特保守,不告訴大家他估值的核心,現在大家明白了,確實不好說清,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從來不好分。芒格說:從來沒有看見巴菲特用計算機算估值。
但是市場有聰明的資本,他們在不長的時間里會取得估值的共識,在市場穩定時給予企業合理價位,這也是我發現新股開盤價,價值投資短期獲利法的思想源泉。一年的實踐,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