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T被舍棄,稀缺牌照成香餑餑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并購重組和再融資審核趨嚴,以及IPO審核速度加快,殼公司的價值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舉牌邏輯已經發生根本變化,舉牌方式賭“殼公司”重組價值的成功概率越來越小,將促使舉牌回歸到真正長期價值投資的路徑。
而擁有稀缺牌照的公司的愛建集團則被產業資本爭搶。
今年4月,愛建集團被華豚企業及其一致行動人廣州基金國際舉牌,舉牌方在第一次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就表示,有意成為第一大股東并改選公司董事會。廣州基金與均瑤集團的控股權爭奪戰由此拉開,并經歷了豪擲77億元要約收購、實名舉報、商業手段對峙等,最終達成和解。
愛建集團之所以成為多方“獵食”的對象,是因為其擁有證券、信托、租賃等諸多稀缺金融牌照,同時股權松散。
3)舉牌背后,地方國資強勢登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舉牌潮中,地方國資的身影頻繁出現。
今年以來,已經有8家公司的舉牌背后閃現地方國資身影。如愛建集團股權爭奪戰中,舉牌方華豚企業及廣州基金背后就是廣州國資。青島國資旗下的匯隆華澤今年以來連續四次舉牌天目藥業。
這或與國資改革步伐加快有關。據經濟參考報稱,多個省份將今年視為國企改革的關鍵之年。據了解,進入下半年以來,各地國企混改速度明顯加快,根據梳理,上海、廣東、江蘇、天津、山西等地均在緊鑼密鼓醞釀新動作,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多位地方國資系統人士透露,下半年,地方國企改革的范圍和尺度還將擴大,尤其是混改,會進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