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資管的退出讓恒立慌了手腳,在各級政府協調下,恒立定下了一個重組基調:在2006年12月29日前,誰先付出真金白銀,誰就入主恒立。
最終,一家名叫中萃房產的公司以黑馬姿態勝出。
中萃地產在當時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老板林榜昭,廣東潮汕人,林老板起家于揭陽,但核心控股子公司是廣州碧花園房地產公司。碧花園本是南航旗下全資公司,2003年,中萃房產以3億元拿下控股權。
林老板一直有上市的夢想,但是遲遲沒有實現,而恒立實業對他來說是個好機會。
林老板不愧是潮汕人,很是精明。他抓住恒立實業急于保殼的心態,關鍵時刻雷霆出擊,花了3000萬大洋就把恒立的控股權拿下了。
恒立的原大股東成功集團共欠恒立實業5347.861萬元,中萃地產代成功集團償還3000萬元,受讓成功集團及興業公司所持有的恒立公司4110萬股股權,占總股本的28.99%,成為恒立公司第一大股東。另外2348萬元由長城資管代償,獲得岳陽市國資局持有的9.13%股權,成為恒立二股東。
由于恒立尚欠長城資管超過億元債務,這2348萬元沒有直接償還,而是等額抵消。
同時,中萃地產計劃將其核心資產碧花園的1.2億股權注入岳陽恒立,另外,中萃房產承諾在岳陽的地產、電子領域投資不低于2億元。
除了得到恒立實業這個殼之外,林老板得到的還有恒立實業130畝土地。當時,恒立實業組裝汽車空調業務已轉移到岳陽市經濟開發區,其本部有130畝優質土地,已經全部轉入商用,只待開發便可獲利豐厚。
林老板拿出區區3000萬現金,就一石二鳥,成為了這次重組最大的贏家。而恒立實業,也從此進入了中萃時代。
四、中萃時代
按照劇情的發展,恒立實業進軍房地產本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中萃地產賣殼成功后,原本也是準備往地產這個路子來走的,當時,中萃還為恒立帶來了另一個資本市場赫赫有名的大佬——宋曉明,出任恒立實業副董事長。
宋曾經透露過中萃房產的思路:打算入主后完成股改注入房地產資產,然后以房地產為主業,借助資本平臺迅速擴張。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中萃在股改時掉了鏈子。
2007年1月,剛剛入主恒立的中萃地產火急火燎拋出股改方案和定向增發收購廣州碧花園項目的資產重組方案。
股改方面,由于與流通股股東在股改對價上未達成一致,股改方案一直未能順利實施;定增方面,由于國家當時對房地產上市公司融資的政策進行調控,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又趕上金融危機,房地產銷售十分不理想。
再加上財務顧問海通證券的方案存在明顯技術缺陷,按林老板自己的說法是:海通證券財務顧問代表在做整體重組方案時,誤以為總股本4億股以下的上市公司重組,符合上市條件的流通股比例應該保持在25%,于是將林榜昭旗下的賬面價值規模較大的資產悉數剝離。
實際上,有關部門出臺規定,小盤股資產注入重組只要流通股比例低于10%即符合上市要求。而正是基于這一錯誤的理解,致使相關資產剝離。2008年6月30日,證監會發審委對重組資產的可持續盈利能力產生質疑,最終導致重組方案被否。
本來林老板以為自己抓了一把好牌,豪氣沖天,想胡一把大四喜,結果幾圈牌打下來,發現自己是小相公,我勒個去!這下坑了爹。
林老板頓如芒刺在背,欲哭無淚。
此時,嗅覺靈敏的深圳中技聞到錢味,想進來插一杠子。
深圳中技即是資本市場大名鼎鼎的中技系,中技系話事人成清波,也是個傳奇人物。
風云君的三集大連載中,曾經記錄過成清波的豐功偉績:
市值故事 | 被下了降頭的“猛莊”絞肉機(上);
市值故事 | “不死鳥”的詛咒:央企破產第一股(中);
市值故事 | 掏空上市公司指南(下)
成老板不僅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吹牛的功夫也是一流,吹出來的牛逼清新脫俗多姿多彩,很是讓人歡喜。中技系對林老板許諾:鄙公司旗下資產眾多,人脈廣泛,如果咱們聯手,保證一個月內重組方案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