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擁有高效的技術手段管理港口,以支持港口的運作。具體體現于信息化技術和港口現代化技術。
4、港口相關的管理部門涉及到幾十個管理部門,條線的沖突在所難免,因此,港口管理能否形成“一港一政”的管理體制和“一門式服務”的管理方式,形成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合理配置資源,是確保港口有效、高效運作的重要前提。
多數城市不具備自由貿易港條件
首先被排除的就是內陸城市了,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已經給了答案:“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需要循序漸進,由沿海地區先試先行,這一概念對于內陸自貿區來說,還顯得太超前,目前我們自由港的對標目標非常明確。自由港,基本上都是海港,對標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兩個地方。上海自由貿易港的項目還沒有落地,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去掉內陸城市之后,此次發聲的大部分城市,都獲批過國際航運中心的規劃,例如上海、大連、天津、廈門和廣州,滿足第一條基本條件。
這些城市中,大連和廈門兩港,都還處在省港口集團的整合工作中,不具備“一港一政”管理體制的條件。
廣東省由于地處大灣區規劃的核心,無論在開放程度,國際化程度,還是港口能力方面,都十分的吻合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條件,但是自由港是否會落地于廣州,這就值得商榷了。大灣區港口眾多,央企、國企、民企、外資都有,尚未整合完畢,雖然硬件條件優秀,卻無法滿足“一港一政”的制度條件,廣東省年底會出臺港口整合的方案,可以一窺大灣區未來港口整合的動向,但是在廣東省港口整合完畢前,暫時不具備設立自由貿易港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