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A股這個資本市場,總有公司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地去刷新你的認知底線。
看看2011-2013的數據,扣非后凈利潤累計虧損8.44億,即使是扣非前也總共虧損了7.02億;
而從上市后這7年的情況來看,總計虧損7.38億,一年平均1個億的節奏;
即使是扣非前也累計虧損5.77億。
這基本上把多年的積蓄虧了個底朝天吧?
這要不是因為上了市了,有了護身符了,任何一家實體企業不一定經得起這么虧損吧?
具體來看,2011年、2013年,這兩年扣非后凈利潤的虧損額都已經要趕上營收了。
就這盈利水平,還不如干脆閉關三年好了呢。
非經常性損益也無法連續救三年,所以真正在操盤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時間節點——就像漢王科技一樣。
看看扣非前后的凈利潤對比:
至于原因,不知道是歸結于上市的影響,畢竟扒過的大部分公司都有這毛病,還是歸結于漢王科技所說的“受到市場沖擊”,加上“公司管理層對市場變化估計不足”,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后一點,主要是覺得市場變化即使是發生工業革命級別,那也沒這么快把一個企業打趴下吧?
再者,這電子書行業不是還是快速增長的嗎?以2011年為例,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達到2,730萬臺的規模,比2010年的1,140萬臺,大幅增長140%。
而至于說到管理層的反應節奏,就沖這結果,那不是慢半拍,那是壓根兒就沒在調上。
二、成敗在自身
不過,風云君倒是覺得原因或另有其他,大伙要不要聽聽?僅供參考啊~~~
漢王科技應該不僅是對市場變化估計不足,更多的是對自身認知的不足。也就是,高估了自己,尤其是在市占率到了第一之后。
雖說漢王科技是國內最早的電子書閱讀器的廠商,且推出“終端+內容”的發展模式,但整個技術創新其實都屬于舶來品。
至于從哪舶來的,答案估計都已知曉,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早在2007年,亞馬遜就已經推出了基于E-Ink(電子墨水)技術的Kindle閱讀器,且為用戶搭建內容平臺,其網上書店掌握了的大量數字版權。而漢王科技了,在E-Ink技術上結合了自主開發的手寫識別、筆跡輸入系統,同時也搭建了“漢王書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