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有的時候我們非常理性,但有的時候又非常不理性。在投資理財上,我們常會犯下不理性的錯誤,導致投資理財?shù)慕Y果不如意。最典型的體現(xiàn),就是人類在面對獲益和面對損失時的不同選擇。
司馬懿是諸葛亮的老對手。每當諸葛亮出師北伐,兵鋒正盛,威振遠近之時,魏國就搬出司馬懿來對付。
司馬懿的方法很簡單,就四個字“堅守不戰(zhàn)”。
在相同的期望下,因為賺和虧的差別,人類的選擇就可能會截然相反。
美國一位行為金融學家奧登(Odean)在1998年做過一個相關研究,他仔細分析了10000名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記錄,發(fā)現(xiàn)投資人如果手里同時持有兩只虧損和盈利的股票,他們通常會先賣出賺錢的拿一只,留下虧錢的那一只。
在中國,這種情況,更是普遍。很多炒股的朋友應該會深有感觸,股價上漲,心里會有兩個矛盾的聲音在說話。一個說夠了夠了,趕緊賣了落袋為安,免得股價回落了,把賺到的錢再送回去。另一個說再等等,還會再漲,還會賺更多,最后往往是第一個聲音更響。
而實際上呢,之后股票的走勢,往往與投資人的預期相反。奧登教授的研究表明,投資者賣出的那些股票,在三個月后的平均走勢是0.47%,而那些保留著的虧損股票在三個月后則是-0.56%,一年之后是2.35%對-1.06%,兩年之后則是是6.45%對2.87%。
換言之,投資人往往是過早地賣出了好股票,而錯誤地留下相對差的股票,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處置效應。
中國的股市歷來不賺錢,除了本身的制度性原因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散戶居多,進出頻繁,很像賭場。在一個賭場之中,人性中非理性因素就要經(jīng)受非常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