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事業低潮的那幾年 也是商業歷程的開端
2002年,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趙薇既是旗下藝人,又是投資人之一。一共300萬元的注冊資金中,她本人出資210萬元,注冊資料上的企業法人出資60萬——她的名字叫魏啟穎,是趙薇的母親。2013年《致青春》賺得盆滿缽滿,普林塞斯便是投資方之一。
2003年,她入股重慶路橋,位列第五大股東,并且逐年增持。不過這支股票卻一直低位盤旋,直到2007年才詭異地突然“翻身”,半年內股價上漲了近五倍。也就是說,如果趙薇在2006年末因為看不到漲勢而賣掉了重慶路橋,她就錯過了一個巨大的“致富”機會。雖然沒有具體證據表明這一點,但當年提到炒股時,趙薇曾向媒體“哭訴”:“我炒股不是發了,是哭了,我是一名受傷的股民。”
時至今日,趙薇仍對“娛樂圈股神”的稱號不太感冒,一旦媒體問及,必稱自己“不懂投資,都是家里人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