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 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楊德龍表示未來幾年內海內外機構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同時養老金也逐步進場,機構定價權會顯著增強。這些資金的首要買入對象是那些“聞名遐邇”的龍頭企業,而不是聽都沒聽說過,需要耗費大量研究成本的小盤股。目前創業板的科技股、互聯網板塊、文化傳媒板塊的投資機會很明顯,但機會只在于那些龍頭公司。現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1月30日(本周二)下午5點到5:30,做客新浪財經直播,就白馬股回調是否是買入時機的話題與股民面對面,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同時,楊德龍還表示,很多投資者重倉買入市盈率50倍以上的小盤股,卻對30倍以下的低市盈率品種沒有興趣。究其原因,可能僅僅是這些公司的市值已經在2000億元以上,或者已經連續上漲。但到頭來,可能龍頭公司變得越來越“貴”,而績差股看起來越來越“便宜”,這種便宜可能是一個陷阱。當一家數百億元市值的公司股價連續拉升,很多投資者往往傾向于買入同行業的小市值公司,也就是所謂的黑馬股。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包括機構在內的A股投資者偏好黑馬股是以往股市環境造成的操作習慣,認為這些黑馬股的行業地位往往不夠明顯,市值更小,股價滯漲嚴重甚至超跌,有彈性。但在一些機構投資者看來,由于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價值投資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及IPO常態化,這一套路在A股已經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