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波動大,受外部因素影響深,任何一個重要的政策實施都會引起資金的大幅進出場。16年的股災導致頻頻的千股跌停就是政策面的轉變造成的,那么在市場大跌下,我們如何判斷市場底部呢,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1,千股跌停下的市場空間
市場底部一般是在下跌時間長空間大的情況下。大盤下跌時間較長,一般在三個月以上;指數下跌幅度也較大,一般在40%左右。市場中不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均處于虧損狀態,市場虧損面達70%以上,散戶虧損幅度在30%-50%以上,機構在20%以上。
2,市場底部個股大面積破凈
市場大跌、千股跌停,一些大盤績優股出現破發,成批的個股或板塊集體大幅下挫或集體跌停,或開始有股價跌破凈資產的個股出現,市場一片悲觀,跌勢隨時有加劇跡象,絕大部分投資者已經失望并喪失方向感。此時市場底部容易顯現。
3,千股跌停下投資心理特征
投資者對利好變得麻木:一次次利好的推出,換來的都是一次次的下跌。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投資者對利好已經完全麻木了,利好再度推出對大盤影響已不大。此時,熊市思維變得極其嚴重,前期看多的機構開始悲觀和開始實際做空,此前一直看多的分析師、咨詢機構對市場前景開始出言謹慎,渲染利空的同時對宏觀面和政策利好變得麻木不仁。
投資者對市場絕望:投資者對利好利空基本上都麻木了,所以市場保持一種勻速下跌態勢。無論是利好的推出還是利空的出現,大盤都毫不理會,既不會因利空而加速下跌,也不會因為利好而大幅反彈,而是保持自己勻速下行的趨勢。此時,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市場徹底絕望而選擇了離開。而既然要離開了,這時候市場的下跌與否或者跌多跌少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值得關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