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股票入門圖-8股漲停!汽車股活躍銷量承壓 但這些細分市場有亮點
周二,A股延續周一的上漲趨勢小幅攀升,主要股指均連收三陽。盤面上,汽車板塊較為活躍,雙林股份(12.47 -7.90%,診股)、華陽集團(12.19 +1.58%,診股)、萬通智控(11.53 +8.88%,診股)、迪生力(7.20 -4.13%,診股)等8股漲停。美國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第一大國,中美日前就經貿問題達成共識,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這對汽車行業整體形成利好。中美貿易摩擦緩和有助于國內零部件出口業務占比大的企業業務增長。華泰證券(18.09 +0.22%,診股)表示,從總體上看,貿易爭端降低有助于恢復消費者信心,有利于提振可選消費品汽車的消費需求。細分板塊上看,利好出口較多的零部件企業,但對國內整車企業或形成壓力,美國進口車如特斯拉等銷量有望上升,利好豪華車經銷商和特斯拉產業鏈相關標的。
Wind數據顯示,周一汽車類個股融資凈買入額5682萬元,11月汽車類個股融資凈買入額1.78億元。個股方面,恒立實業(7.35 -8.92%,診股)昨日主力資金凈流入8098萬元,迪生力、華陽集團等均獲得超2000萬元的主力資金凈流入。萬通智控、寧波高發(15.30 -1.80%,診股)連續5個交易日獲主力資金凈流入,華達科技(11.68 -0.76%,診股)、金杯汽車(3.57 -0.83%,診股)、廣汽集團(10.52 -0.75%,診股)等10多只個股連續3天以上獲得主力資金凈流入。
車市入冬
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車市面臨著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不少言論認為車市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12月4日晚間,5家車企公布了11月產銷數據。其中安凱客車(4.09 +0.49%,診股)、海馬汽車(2.68 +0.37%,診股)、宇通客車(12.04 +2.21%,診股)的產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海馬汽車11月份生產量和銷售量大幅下降。具體來看,安凱客車披露的11月份產銷快報數據顯示,公司11月份客車產量為1069輛,銷量為965輛。1-11月份客車產量為6464輛,同比下降11.80%;銷量為6198輛,同比下降15.37%。 海馬汽車11月份產品產銷數據快報顯示,公司11月汽車生產量、銷售量分別為2433輛、2633輛,分別同比下降83.60%、79.77%。
宇通客車11月生產量和銷售量分別為6444輛、5784輛,分別同比下降29.43%和24.75%。
另外,零部件公司東安動力(4.85 -1.62%,診股)11月的發動機產量和銷量分別為15387臺、15736臺,分別同比下降36.39%、37.89%。
按照往年車市的慣例,車市會在10月份前后迎來一個小高潮,然而中汽協公布最新產銷數據顯示,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3.4萬輛和238萬輛,同比下降10.1%和11.7%。1-10月,汽車累計產銷2282.6萬輛和2287.1萬輛,同比下降0.4%和0.06%,增速持續回落。具體來看,一汽、上汽、通用等絕大多數品牌的產銷量都在下跌,就連上半年表現強勢的吉利汽車也只微漲了2.6%。
有分析認為,這種趨勢意味著長達26年的車市紅利已經結束,大多數消費者已經擁有一臺以上的汽車。
在前不久的廣州車展上,共展出樣車1085臺,其中全球首發僅48臺,2016年和2017年的數據分別為118臺和80臺。分析人士指出,車企2018年進入寒冬的原因首先就是中國汽車市場接近飽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0億量,全球第一。而當年國內的人口總數為13.9億人。也就是說,平均每五個人當中,就一個人有車。其次是國內油價的暴漲,今年油價共調整了22次,油價最高的時候,95號汽油平均每升8.6元左右。另外,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出臺的購車優惠政策退出對車市的影響也不容忽視。2015年,為了促進車市的發展,我國頒布了購置稅的減免政策,只要購買的車型排放量在1.6L以下,就可以免除繳納購置稅,這一優惠讓車市出現短暫的購買狂潮。2017年該政策被取消了,人們的買車的熱情也有所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