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航油運股票成央企退市第一家
長航油運股票是中國長航前身,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是我國航運企業中唯一能實現遠洋、沿海、長江、運河全程物流服務的航運企業,也是國家首批57家試點企業集團和計劃單列企業集團之一,現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企業集團。長航油運股票的退市可是在股票市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著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ST長油發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1年共實現營業收入66.29億元,同比增長30.28%,但同期凈利潤則虧損12.3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365元。2012年業績大幅虧損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國際油運市場運價低迷,導致公司主要船型VLCC和MR經營虧損。其次2011年國際油價上漲使得公司燃油成本上升。此外,公司帶息負債較多,財務費用較高。2012年,波羅的海原油綜合運價指數BDTI和成品油運價指數BCTI平均分別為719點和641點,同比分別下降8.1%和11%。與此同時,ST長油的運力擴張速度驚人。2006年公司運力規模約40萬載重噸,但2012全年公司新增運力96萬載重噸,至年底運力規模達到85艘,735萬載重噸,相比2006年運力增長了17倍。
激增的船隊規模,與慘淡的行業過剩行情,使得ST長油運得越多越虧的厲害。該公司2012年的營業收入66億元,但是營業成本卻高達71億元。這種狀況很可能在2013年仍然持續下去。隨著年報一起披露的2013年一季報顯示,因行業景氣度未有好轉,公司1至3月再度虧損了3.59億元。2013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未能及時“轉正”,ST長油在2013年年報公布后被終止上市。
國家是否會如愿在政策層面予以支持?中國船東協會副會長張守國認為,從中遠、長航鳳凰和長航油運等公司被ST或被暫停上市可知,國家并不會救企業,不鼓勵企業在困難時就要求國家兜底,而是希望國有企業真正反思自身的判斷為何出錯,風險防范如何到位,成本控制是否科學等等,用市場機制推動國企決策科學化。ST長油在2013年年報公布后被終止上市。成為央企退市第一股。
二、長航油運股票退市后成重新上市第一家
長航油運股份退市之后,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終于扭虧為盈,進入三板之后,命運發生逆轉。11月2日晚間,因為連續三年虧損而被上交所終止上市的長航油運(三板證券簡稱為“長油5”)發布公告稱,目前上交所已經同意公司股票在上交所重新上市交易。據了解,早在今年6月,長航油運就向上交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的申請材料,如今經過近5個月的審核,終于得到上交所肯定的答復。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昔日“央企退市第一股”的長航油運,如今有望以“退市后重新上市第一股”的姿態回歸A股市場。
據了解,長航油運,成立于1993年,主營沿海和國際航線的石油運輸業務。早在2010年,因受國際油運市場運價低迷等影響,長航油運開始連續虧損,2013年5月14日,長航油運被上交所暫停上市,2014年6月4日,長航油運正式退市,在A股的價格定格在了0.83元/股。不過,進入三板的長航油運,命運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