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官方21日宣布自2018年6月起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此前曾有觀點認為,A股納入MSCI指數可能會分流部分投資港股市場的資金。但業內人士強調,隨著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聯系緊密,港股反而將因此受到提振,恒指21日走軟更多的是受到隔夜美股拖累。
不會大幅分流資金
分析人士指出,A股納入MSCI指數會立即大幅分流港股市場資金的觀點不足為慮。首先,相關的外部資金具體執行要在一年以后,也就是2018年6月;其次,即使有沖擊可能也只是對于H股的投資略有降低。
美盛環球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兼特許財務分析師Ajay Dayal認為,目前A股于MSCI指數權重為0.73%,雖然份額不多,但相信此次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需給予投資者足夠信心,再加大市場份額。他舉例指出,MSCI于1992年把韓國股市納入相關指數中,一開始只加入韓國股市20%市值,6年后才增至100%。至于A股加入后或攤薄其他市場股份的權重。他表示,部分在A股加H股上市的公司,其H股投資比例短期內有可能降低。
從韓國股市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出,A股被納入MSCI可以階段性帶來被動的配置性資金需求。對于A股來說,除了QFII和RQFII等方式之外,目前海外資金主要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進行配置,因此納入決定短期內對于北上資金會有積極影響。但如果需要外資持續性配置A股市場,則核心決定因素還是在宏觀基本面因素。
資金將持續流入港股
業內人士指出,港股市場與A股市場關聯度日益升高,A股納入MSCI指數對港股市場吸引海外資金也屬于利好,盡管不排除港股短期出現波動的可能,但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仍有上漲空間。特別是港交所、中銀香港等權重股有望持續走強。
南華金融集團高級策略師岑智勇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納入MSCI指數的消息短期可能會使得港股表現偏淡,但將有利于港交所、中銀香港等權重股。此外,這也可能將是AH股價差拉近的一個契機。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獲MSCI納入指數的A股,均是“滬港通”、“深港通”機制下的指定品種,反映滬深港通機制已成為內地金融市場開放最便捷有效的模式。
數據顯示,部分投資者從去年開始已經積極在關聯度極高的港股市場為A股納入MSCI指數做準備。截至3月初,通過港股通凈流入港股市場資金超過70億美元,日均流入規模相對于2016年的數字增長了41%。這一舉超越了被動追蹤ETF(凈流入16億美元)和其他主動管理資金(凈流出10億美元),成為境外資金流入港股市場的最主要來源。
自從滬港通開通以來,南下資金凈流入規模達570億美元,按日均計算約占港交所每日總成交量2.2%,3月初該占比上升至4.4%。作為參考,自2014年11月北上資金凈流入規模為300億美元,按日均計算約占上交所和深交所每日總成交量的0.7%,但截至3月初,該占比下降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