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倫敦銀行美元同業拆息(LIBOR)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之差繼續擴大。截至6月21日,3個月拆息之差達到0.52%,創下九年來最高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港美息差擴大與港匯走軟息息相關,美元兌港元匯率自2016年1月以來首次升穿7.8,這也凸顯香港市場暫時出現內外資分歧。盡管從中長期來看A股被納入MSCI指數對港股市場應是利好,但一些投資者可能會擔憂這會在短期分流針對港股市場的投資資金。然而,內地資金對此可能較少擔憂,近期數據顯示,不少內地資金開始通過港股通提前布局港股標的。
港匯持續走軟
近期,隨著港美息差的持續擴大,利差交易引發港元匯率走軟,顯示出部分資金開始暫時從香港市場流出。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目前3個月倫敦銀行美元同業拆息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差距創9年新高,港美息差還可能持續擴大。至于近期香港拆息持續回落,是因為市場認為目前香港銀行體結余仍有接近2600億港元,預期在流動性充裕之下,港元套息活動將增加,而香港本地銀行貸存比率回落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嚴格監管,也會影響拆息水平。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港元兌美元貶值0.4%,而錨定美元的港元整體波動幅度僅1.3%。對于其它貨幣而言,0.4%的貶值幅度并不算大,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實行的是聯系匯率制度,即完全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目前美元兌港元波動區間為7.75-7.85,波動總空間僅為1.3%,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港元兌美元貶值程度還是較大的。
香港與美國的息差或許是今年港元逐漸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歷史數據顯示,上一次港元大幅走軟的2016年1月,香港和美國利率也出現了背離。當時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加息25基點,LIBOR美元利率上行,但香港金管局緊跟美聯儲加息后,香港同業拆借HIBOR利率并未變化。今年3月美聯儲如期加息后,香港金管局也緊隨加息,但與去年1月類似,HIBOR并未跟隨上行,息差持續擴大。
港股后市看法存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港匯走軟、港美息差擴大一定程度凸顯出內外資對于港股市場的分歧。
有港股分析師認為,盡管香港市場是外資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最佳中轉站,但在A股被納入MSCI指數的初期,港股可能還將面臨一定的資金分流的風險。部分外資可能會更加關注A股的投資標的,例如一些在內地和香港同時上市的A+H股的H股品種可能面臨一定沖擊。因此不排除部分海外投資者暫時減少在香港市場的投資,將資金投入美元資產,并采取觀望態度的可能性。
與之對比的是,內地資金卻對此頗為樂觀。數據顯示,部分投資者從去年開始已經積極在關聯度極高的港股市場為A股納入MSCI指數做準備。截至今年3月初,通過港股通凈流入港股市場資金超過70億美元,日均流入規模相對于2016年的數字增長了41%。
也有觀點強調,港美息差擴大的趨勢實際上不會持續。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及北亞地區金融市場主管陳銘僑就表示,美聯儲未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行動,將使得港息對美息愈來愈貼近,預期美聯儲這次加息之后,港元拆息將跟上美元拆息的升幅,縮小今年以來的背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