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出現了震蕩中重心有所企穩的態勢,從而為化學原料藥板塊的活躍營造了樂觀的大環境,有實力資金在加大對化學原料藥的配置力度。
化學原料藥的上游供給端正在積極變化,畢竟化學原料藥是典型的高污染產業。中小企業、落后生產線,生產一噸化學原料藥必然會帶來較高的污染。但是,對于大型企業來說,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同樣會帶來高污染的副產品。但由于他們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治污成本,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力度最小。既如此,隨著治污力度的提升,中小企業、落后生產線逐漸退出市場,供給端有所萎縮。
但下游需求依然旺盛,甚至部分產品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比如說牛璜酸在食品領域的拓展就是如此,這不僅僅拓展此類個股的主導產品的市場需求空間,而且還打開了此類個股的業績成長空間。因此,化學原料藥的上游供給端萎縮,下游需求端復蘇,所以,供不應求現象有所顯現,從而帶來業績的彈性。
更為重要的是,中小企業的退出,對產業格局有著積極的影響,因為中小企業在獲取客戶方面,更為原始,更為野蠻,殺價求市場的沖動更為猛烈。但隨著中小企業的退出,大型企業往往寧要利潤,因此,限產保價的預期較強,故此類個股的后續盈利能力將大大提升,有利于此類個股業績彈性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