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藍籌股走勢強者恒強并漸次加速,當前其強勢已全面傳導至指數,我們預計,大盤將進入白馬藍籌與指數共振向上的時期。
站在國際視野看,A股的優勢產業就是傳統消費服務,像白酒、白電、醫藥、食品、汽車等,這是由人口結構以及正在開始的消費升級所決定的。消費服務領域的龍頭或寡頭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已步入大牛市軌道,股價不斷創歷史新高。特別有意義的是,這種強勢效應正在不斷復制和擴張。很多人擔心這些傳統消費服務藍籌股被高估,確實,有部分龍頭品種的PE水平開始向上偏離歷史常態,但從成長角度看,大多數藍籌股的PEG還處于1倍左右,較中小市值成長股更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這批龍頭企業的產業地位日益強大、國際化戰略持續深入、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及有充沛的現金流,這樣的企業,無疑會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持續勝出。
與海外市場相比,A股的估值結構一直存在“小盤股估值溢價,大盤股估值折價”的現象,2013年至2015年間的中小創更進一步加劇了小盤股的溢價。雖然已有兩年大調整,中小創已有深幅調整,但這種估值偏差依然明顯。不過,A股國際化、市場化進程已全面加速,消費升級也悄然來臨,在這一大背景下,消費品龍頭股開始持續向強。當前,白馬藍籌股這一領先群體已局部轉向加速,但中長期強勢遠未結束。
當前,可關注以下四大領域:
首先,繼續看好消費品牌寡頭,其有望率先進入估值溢價期,包括貴州茅臺(600519)、五糧液(000858)、美的集團(000333)、格力電器(000651)、上汽集團(600104)、恒瑞醫藥(600276)、上海醫藥(601607)(港股02607)、伊利股份(600887)、海天味業(603288)等。
其次,是以保險為核心的金融服務藍籌股。保險股轉強的催化劑已從投資端轉向承保端,近日加快推動個稅遞延型商業保險的政策,將給保險股估值帶來全新預期,大約1至1.8倍間的估值定位,具備中長期吸引力。同時,金融科技(Fintech)助推估值彈性。近日四大國有銀行先后牽手互聯網巨頭(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騰訊),招商銀行(600036)(港股03968)更在5年前就已實施金融科技的戰略轉型,目前股價距歷史高位只差7%(市凈率1.4倍)。傳統產業藍籌的強勢效應開始延伸至地產基建藍籌,最突出的就是全面轉型升級狀態的央企。萬科聯手深圳地鐵之后,估值(PB超2倍)開始穩定上臺階,并直接拉動其他同樣估值低、現金流充沛、轉型路徑清晰的地產藍籌,即中國建筑(601668)(PB1.6倍)、招商蛇口(001979)(PB2.8倍)、保利地產(600048)(PB1.3倍)、華僑城(PB1.7倍)等。
隨著市場信心轉強,新興產業龍頭品種開始迅速崛起,領先品種正在形成群體,從安防監控的海康威視(002415)、大華股份(002236),到新能源汽車的天齊鋰業(002466),再到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中興通訊(000063)(港股00763)(NB-IOT)、京東方A(000725)(新型顯示)、三安光電(600703)(全色系LED芯片)等,這些龍頭企業,不僅具有某一子領域的競爭優勢,同時,產業鏈構建也已浮出水面。
白馬藍籌股的全面提速,開始改變大盤指數的大趨勢。一直滯后的上證指數也已進入變盤時點,其中長期均線(60日至500日均線),已由一年前的發散狀態轉向全面聚集(3120點-3230點),當前運行狀態猶如一把“彎弓”,一旦放量突破向上,其中長期做多能量將源源不絕。持續領先的上證50指數,也已有效突破2015年的高點,按這一輪白馬藍籌股的牛市運行軌跡看,該指數已步入中長期上漲趨勢。
當然,越是臨近技術分析角度的變盤臨界區域,演變往往也越敏感。有一點必須清楚,白馬藍籌股作為這一輪的核心,其強弱將始終影響趨勢,換言之,一旦白馬藍籌股轉向滯漲或弱勢下行,這一輪也會悄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