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表現加劇了年初以來的分化格局,代表績優藍籌板塊的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0.62%和0.69%,而代表中小市值成長板塊的中證1000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下挫2.43%和3.17%。在上證50指數創下自2015年8月以來新高的同時,創業板指數亦下探至近兩年半來新低水平。
隨著監管環境、市場風險偏好、市場流動性等因素的變化,A股市場近期運行邏輯和投資者行為較若干年之前也發生著本質上的改變。投資者整體轉向有業績支撐,以及估值較低的板塊和個股。以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代表公募基金為例,在其剛剛公布的二季報中顯示,其整體在加倉主板的同時,正不斷減持創業板。在行業配置上,更加青睞金融及可選消費板塊,尤其是食品飲料和家電行業里的白馬龍頭股票受到資金的一致追逐,而傳媒和計算機行業受到資金的減持。而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創業板共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 440.9 億元,同比增速僅為 6.86%,較一季度10.97%的數據顯著下滑。因此可以預計創業板整體中報實際業績增速較一季度大概率仍將呈現下行態勢,其中計算機就屬于業績較差的行業之一。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低估值板塊顯著跑贏高估值板塊,顯示在風險偏好較低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加審慎,傾向于持有估值水平較低的品種。再結合近期中小創板塊中一些前期熱門明星股的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投資者或將持續關注上市公司業績與估值水平的匹配度,那些估值水平得不到實際業績支撐的股票或會遭受業績和估值的“雙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