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尾盤半小時,中國電影被大單拉升上漲,收獲6連陽。
消息面上,公司“戰爭三部曲”之一的《建軍大業》和《戰狼2》將于本月27日公映。值得關注的是,有消息稱,中國電影控股的子公司中影南方新干線印發了關于做好《建軍大業》排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影城給予大力支持,保證首映周末的排名率不低于45%,期待創造國產票房新高峰。
同時,伴隨中國電影市場16年進入寒冬期,中國電影也難獨善其身,無論是16的年報還是17年的一季報,業績增速均有明顯下滑。受此影響,中國電影股價在近一年時間里的跌幅已達54.35%,市值從750億元腰斬到329億元。所以,如果《建軍大業》能夠取得不錯的票房,對中國電影無疑是好消息。
異動拉漲獲6連陽
早盤波瀾不驚,沒想臨近收盤,中國電影異動拉升。尾盤半小時,中國電影成交量為4.22萬手,占全天成交量的比例為40%。其中,14:45分成交量高達6266手,對應沖漲2.07%,最后收漲1.44%。時隔兩月,走出一波6連陽。
消息面上,為迎接中國建軍90周年,中國電影等單位出品發行的電影《建軍大業》將于本月27日公映。據了解,中國電影此前還推出過兩部戰爭大片,分別是09年票房達4.16億元的《建國大業》、11年票房為4.23億元的《建黨大業》。
同時,微博“TNABO北美票房榜吧”爆料,中國電影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持股36%)中影南方新干線印發了關于做好《建軍大業》排映工作的通知(如下圖),通知要求各影城給予大力支持,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保證該影片上映的首周末排片不低于45%,二是保持該影片的上映期間的排片的穩定性。
對于該消息的真實性,金融界網站分別致電了中影南方新干線、中國電影,中影南方新干線方面有工作人員開始稱有下發過通知,但后改口說不清楚,而中國電影方面則表示有關注到這個新聞,但不知情。
只為票房新高峰
上述通知,有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各影城”,這是單指中影南方新干線旗下的影院呢,還是說包括中國電影旗下的其他影院,《通知》里未講明白。甚者,這里的“各影城”是否延伸到其他品牌影院還是問號。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5年5月31日,中影南方新干線旗下影院共326家,銀幕1793塊。而中國電影16年的財報顯示,公司擁有107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參股影院。川財證券分析師歐陽宇劍在7月7日的調研紀要中表示,中國電影占目前放映市場1/3的市場份額。
第二個關鍵詞是“45%”。 一般而言,排片率與票房成績是高度正相關的。稍早前,馮小剛為了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排名率還與王思聰打過一場“口水戰”。那么,不低于45%的排片率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金融界網站對近三年的年度票房前三甲做了一份統計,以萬達和星美(中國電影控股)的排片為例,在9部影片中,有5部的排名率高于45%,其中國產電影只有兩部,其余三部為國外超級IP承包。當然,院線的排片率往往與電影的IP量級有直接關系,像《速度與激情》這樣的系列片,無疑是各大影院的座上賓。所以,相比國產電影,《建軍大業》不低于45%排名率絕對可以碾壓眾多大IP。
綜上可知,一旦《建軍大業》得到包括中國電影在內的各大影院、院線的支持,加上有不低于45%的排片率和穩定性作保障,追趕《建國大業》和《建黨大業》4億元的票房成績問題應該不大。這就是第三個關鍵詞,即“票房新高峰”。
市值縮水420億
回到中國電影的層面看,拿到一個好的票房是再美不過的了。
中國電影市場經過連續13年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均值35.49%),2016年遭遇寒冬,電影總票房降至個位數,增長率僅3.73%,而2015年的增幅還高達48.89%,這從多家影視類上市公司交出的財報可深切感受。比如,華誼兄弟的營收增速直接從15年的62.09%驟降到16年的-10.53%,華錄百納則從148%下降到40.05%。
而就中國電影本身而言,其交出的成績單也不理想。16財年,公司營收增速從15年的22.48%下滑到16年的7.46%,凈利潤增速也從15年的75.71%下降到16年的5.64%。同時,一季報顯示,公司的業績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營收18.07億元,同比下滑10.38%,歸母凈利潤2.88億元,與同期持平。
更進一步看,根據中國電影在16年財報中披露的17年計劃出品并投放市場的15部作品信息,目前已經上映的作品共有7部,進口片《速度與激情8》斬獲26.94億元的票房,排名第一,合計票房61.12億元。
據了解,目前國產電影的票房在扣除3.3%的營業稅和5%的電影專項基金后,比較普遍的分發是43%歸制片方,57%歸影院院線。另據豆瓣作者楊新磊在文章《中國電影票房分賬的規則與流程》中指出,按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分成的比例是外國制片方占35%,中國大陸發行方占17%,中國大陸放映方占48%。中國大陸放映方就是各條院線及其下屬的影院,這48%中至少30個點都會歸屬影院,院線最多能拿到18個點。截至2016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只批準了中國電影集團、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國企有資格引進國外電影,
因此,對于涵蓋影視制片制作、發行營銷、電影放映及影視服務業務四大業務板塊的中國電影(中國電影集團控股子公司)而言,無論是國產電影的分賬,還是進口電影的分賬,它都具備明顯的優勢。
回頭看,一旦《建軍大業》的票房創新高,這對期待業績改善的中國電影來講無疑是個好消息。但現實是冰冷的,中國電影從去年8月26日開始,股價便一路下行,截止7月26日收盤跌幅高達54.35%,市值已從750億元腰斬到329億元。(原標題:超高排片助陣電影新片 縮水420億的中國電影異動拉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