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走勢糾結,看跌時不跌,看漲時又調整,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了市場走勢的猶豫徘徊呢?
首先,近一個多月來,隨著主要經濟數據進一步下滑,政策面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近幾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跟前幾個月已發生變化,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信心、頂住壓力,沒有對經濟進行大規模直接干預,但是啟動了一些既有利于當前穩增長又有利于長期平衡結構的項目,如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建設等。這既體現了改革的決心,又兼顧了經濟的穩增長。
與此同時,央行在公開市場探索新的流動性調控方式,這一方式被業內稱為“扭轉操作”。近三周央行逆回購重啟,貨幣再現凈投放,最重要的是為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條件。
而房地產(行情 專區)同樣出現明顯的變化。雖然房地產行業一直遭受打壓,但不得不承認,該行業目前還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最近7天之內,多家房企拋出再融資方案,涉及投資項目也從舊城改造項目擴展至商品住宅和商業地產項目,擬融資額度已超88億元。
上述幾大變化的維穩意圖明確,也是近期股市溫和反彈的原因。不過,這些利好效果到底如何,還需要時間來檢驗,股市不溫不火的走勢及難以明顯放大的成交量,表明場外資金觀望情緒濃厚。
近幾周的技術走勢跟政策面還是較為吻合的。指數層面,上證指數2070點難有效切入,這也是6月連續殺跌的第三根陰線。其技術含義是,股指僅有日線反彈,無周線級別上漲。下檔方面,滬指在1950點區域也有資金的護盤,這從1849到1950只用了3小時便迅速回拉便可以說明問題——真正的底部是大部分人抄不到的。從目前市場的特征來看,1849點還是比較重要的低點。
其次,從周線來看,多方略占上風。滬指連續三周站上5周線,且5周線拐頭向上。KDJ、MACD等技術指標也逐漸走強。目前股指暫受阻于10周線,5周線與10周線能否形成金叉,是近期的重要看點。同時,成交量是否同步放大是決定上漲成色的重要依據。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激進的投資者可選擇量價齊升、上升通道保持完好的個股,同時嚴格設定止損。此外,還可以關注前期大幅下跌后,近期周線反復拉鋸,且均線慢慢進入多頭排列,量價配合良好,基本面也尚可的個股。不過,在市場趨勢并不明朗的情況下,合理控制倉位還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投資者在抄底的同時,對反彈的預期不要太高,而且應以短線交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