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周邊市場還在因為美國債務危機而動蕩不已的時候,A股市場卻在國慶之后重拾升勢。這一點印證了當前市場環境的好轉,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好轉是建立在宏觀經濟逐漸復蘇的基礎上,因此一旦宏觀經濟新一輪增長能夠得以確認,那么股市的長期上升趨勢也將得以確定。當然就眼下來看,市場正處于悄然轉強的階段,因此例如9月底這樣由于階段性的資金壓力而出現的短線利空,也不足以改變市場趨勢的形成,對于A股真正意義的中考還是未來的IPO重啟,(個人認為重啟時間點應該在三中全會前后)。而就技術形態而言,滬綜指短線在2300點上下存在著相當大的壓力。
不過即便如此,市場的主線卻已經越來越清晰了。當前市場主線分為三大塊,一是新興行業個股的價值挖掘;二是傳統行業中小盤股的價值重估;三是權重股的超跌反彈、補漲行情。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更多地是要關注前面這兩大主線。
一、新興行業個股的價值挖掘。所謂新興行業,在筆者看來有兩種,一是伴隨著科技進步而出現的新興產業,比如智慧城市、大數據、網絡安全;二是之前被市場所忽略、但現在伴隨著經濟增長的轉型,重新被社會所重視的行業,比如節能環保。對于這類個股,之前大多都有過題材性的炒作,說故事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接下來是要看誰能把故事真正變成現實。舉個例子,深圳市場有個集智慧城市、大數據、網絡安全于一體的上市公司,本輪已經有了極為出色的表現,公司更是明確提出未來實現百億、凈利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發展目標,如果未來公司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話,那它就將演繹從當年二十億市值變成二百億市值、甚至更高的蛻變,而這個過程就是投資者所要去追求的,因此,對于大數據、智慧城市、網絡安全、4G等具備“大行業、小公司”特征的個股,是最有機會實現這一蛻變的板塊。
二、傳統行業中小盤股的價值重估。例如商業零售行業,以蘇寧云商(行情 股吧 買賣點)為代表的一批商業個股,借助商業模式的突破,同樣在短期之內實現了股價的翻番。類似于這樣的個股和行業,在目前的市場中依然很多,就看誰能率先實現產品的進步、服務的升級、商業模式的創業。對于實體經濟來說,這需要有著遠大眼光的企業家;而對于股市虛擬經濟而言,就需要投資者有發現這種企業家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