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場以震蕩調整為主,滬指周四再度摸高3391點后連跌2日收出周線小陰。隨著滬指回踩20日均線疊加下方3331-3336點缺口吸引力,市場多空雙方分歧日漸加大,高位周期股調整低位地產大漲對沖了部分調整壓力,白酒等消費類股也凸顯弱勢防御價值。從長線看股指整體上升趨勢并未逆轉,多頭收回拳頭,適當整固蓄力、夯實基礎更有利于化解上行壓力,使行情深入和持久。在局部熱點+結構性行情下標的股選擇是否恰當要重于指數的研判,市場輪動主線或仍以業績成長+政策主題雙輪驅動為主。操作上控倉位戒急戒躁,不因震蕩影響操作心態,跟隨資金流向+熱點變化,積極把握個股結構性機會。
前期大漲的資源類周期股大幅放量回落,作為供給側改革受益端的鋼鐵、煤炭等年內熱點漲勢驚人,其交替式上漲對指數貢獻權重大,但一旦獲利盤涌出股價集體大跌亦對指數沖擊不小;且今年權重類股上漲也大多以輪動為主,大資金在幾個主線中騰挪切換,總體上的大漲小回使指數重心抬高震蕩上行;短線權重整體均表現不佳使得指數出現階段性調整,消化獲利盤的同時也是在等待新增資金入場。周期資源、次新、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高漲幅股短期獲利回吐壓力不小,但地產等前期滯漲品種表現積極,顯示資金在安全邊際更高的板塊尋找補漲套利機會與新的投資方向。強監管+防風險的股市政策下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機行炒作難以持續,缺乏成長性的公司被邊緣化仍是大勢所趨。系統性牛市雖無,行業龍頭+業績成長等標桿型公司易漲難跌,趨勢性局部牛市難以逆轉。
市場生態體系重塑下穩中漸進、慢牛盤升主基調并未改變。以養老+險資等新增資金入市PK各色套現盤的博弈拉鋸仍是進行時,糾錯式去杠桿后兩融余額逼近萬億大關,市場風險偏好度得到較大修復,但在體量增肥后的存量博弈市場只能選擇熱點輪漲+結構行情,大分化下多數邊緣化股難享指數上漲紅利。但在當前時間窗口期市場恐慌情緒整體可控,風險主要集中于漲高類個股的賣壓,雖對股指構成擾動但下跌空間應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