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股市交易聯(lián)通,當是本周資本市場最大新聞。7年前港股直通車夭折,取而代之的是周四滬港通的降臨。滬港兩市均報以熱烈掌聲,周四上證指數(shù)上漲1.38%,香港恒生指數(shù)也大漲1.5%。
滬港通首先利好兩地大幅折價的AH股。AH股中,滬市折價靠前的海螺水泥(行情 股吧 買賣點)、鞍鋼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寧滬高速(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信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大幅補漲,港股折價靠前的浙江世寶(行情 股吧 買賣點)、洛陽玻璃(行情 股吧 買賣點)、東北電氣(行情 股吧 買賣點)暴漲。
其次利好券商股,周四,券商板塊在中信證券的帶領下,大漲逾3%。
而滬股通的股票中,還包括上證50和上證380成分股,兩大板塊周四也應聲上漲。兩大板塊中,銀行(行情 專區(qū))、保險(行情 專區(qū))、券商、地產、建材、鋼鐵、有色等藍籌股為多,加之,長期受壓的藍籌股,在多重利好托舉下,輪番修復估值,故有不少市場人士唱響“藍籌股的春天來了”。
“野百合也有春天”,長期低迷的藍籌股應該有春天,長期低迷的A股市場應該有春天,長期虧錢的A股投資人應該有春天。這,應是“切實保護中小投資人權益”落到實處的應有的寄望。
但,理想總是很豐滿,現(xiàn)實總是很冷面。
滬港通的積極作用值得充分肯定: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推動A股市場國際化進程,并倒逼A股市場化提速。更多的,滬港通的影響體現(xiàn)在制度建設層面。中長期看,其雙刃劍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對相關板塊和個股的理性拉動。A股市場的總體估值,遠高港股,伴隨滬港通漸行漸近,A股相關的高估值板塊可以高枕無憂?香港市場仙股(股價低于1元)滿地,A股市場可以長期難覓“仙蹤”?
回歸到藍籌股“春天的故事”。香港市場,大盤藍籌股的溢價普遍高于小盤題材股,這也是藍籌股“春天的故事”的一個腳本。考量A股市場的藍籌股,長期熬冬的原因何在?其一,融資圈錢“多動癥”,市場厭惡;其二,A股市場小散居多,機構投資人遠不像香港市場占據(jù)多數(shù),可以拿定分紅和業(yè)績長期穩(wěn)定的藍籌股。
更為重要的,經濟基本面和資金面決定了A股市場藍籌股(多為傳統(tǒng)周期股)的歸宿。穩(wěn)增長、去庫存、化解債務、平抑杠桿風險,是經濟基本面的關鍵詞,也是傳統(tǒng)周期股(多為大型國企)近幾年不能回避的難題;資金方面,“股改后遺癥”的大小非套現(xiàn)、“融冠全球”的IPO和再融資抽血,本已使A股市場資金供需失衡,加之樓市、理財產品、各類信托產品吸納沉淀了M2中絕大多數(shù)的現(xiàn)金流,A股捉襟見肘的存量資金,何以能撬動大象起舞?再者,滬港通5500億的總量中,滬股通多出港股通500億元,又能撬動幾多行情?
如是,滬港通對A股市場指數(shù)層面不具有根本影響。若A股市場經濟基本面和資金面沒有較大程度改觀,藍籌股的春天還遠,A股反彈的空間有限,A股“全面牛市的啟動”也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