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對銀聯的競爭肯定存在的。中國市場已經開放了,不僅有卡組,也有一些新興的支付機構。阿里、騰訊都有非常便捷的移動支付,銀聯也在開發新產品,比如云閃付,今年在全國100個城市做了移動支付的創新實驗。”銀聯董事長葛華勇在陸家嘴論壇上對鳳凰網財經表示
近期,網聯和支付寶分別發出公告,宣布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完成對接,正式開展條碼支付業務合作。根據《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第三方支付“斷直連”最后期限在6 月30 日。此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要求支付寶、財付通等45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銀行賬戶網絡支付業務,2018年6月30日前全部通過網聯處理。從目前情況看,主要三方支付機構和各家銀行已經基本完成了與網聯的對接。首批接入的財付通和支付寶已經開始了業務切量。根據網聯公布的數據,各家支付機構累計切量筆數超過83億,累計處理交易金額超過2.3萬億,最高單日交易筆數處理規模超過1億筆。
今年2月,銀聯戰略部牽頭組織了一場培訓會,培訓內容主要是針對包括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在內的收單機構,介紹了微信支付寶收單業務接入銀聯流程。這份微信支付寶接入銀聯的方案隨后得到銀聯證實。中國銀聯回應稱,2017年以來央行密集出臺了支付領域的系列監管政策,中國銀聯作為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堅決擁護和貫徹央行各項監管政策,并積極推動產業相關機構加快市場規范行動,將各項監管政策落實到位。第三方支付“斷直連”后,網聯是否會給銀聯業務帶來沖擊?葛華勇表示,我們歡迎競爭和市場開放,更多的伙伴進來會相互促進,會使消費者、持卡人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
葛華勇表示,銀聯國際化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目標就是全球網絡國際平臺,我們一定要把網絡建到全球。目前銀聯在168個國家和地區有銀聯卡,我們的目標是達到200個國家和地區,將來要與國際上大的卡組織競爭。葛華勇還在論壇上提到,作為一個企業,中國銀聯我們發展戰略是全球網絡國際品牌,我們要把我們的網絡建到全球,要把銀聯這個品牌讓全球都知道。我認為“一帶一路”國家對我們銀聯發展業務來說潛力非常巨大。舉例來說,現在在莫斯科正在舉辦世界杯足球賽,如果大家去那看球,下了飛機坐地鐵到市中心,我們一個盧布就可以到達,我們現在正在做營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