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市場統(tǒng)計顯示,在滬深兩市正常交易的股票中,今年以來跑輸上證指數(shù)的個股超過七成。其中,ST股票是個股大跌“重災區(qū)”。這給熱衷炒差的資金帶來較大損失,使其與推崇白馬股價值投資的資金收益反差明顯。
ST股票基本面差,存在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風險,本不該受到“待見”。可在A股市場上,炒差陋習長期難改,ST股票反倒成為香餑餑。不少散戶投資者認為,價值投資績優(yōu)股不及博取ST股票重組機會好賺錢。多年來,殼資源股“烏雞變鳳凰”的例子不勝枚舉,重組成功帶來幾倍甚至十幾倍回報不稀奇,也使得ST股票炒作不缺追隨者。
*ST昌魚是今年以來兩市跌幅最大的個股。該股5月24日跌3.46%,收盤6.13元,今年以來累計下跌65.56%。該股因連續(xù)兩年虧損,從5月2日起股票簡稱由“武昌魚”變更為“*ST昌魚”。武昌魚去年7月至11月曾暴漲,11月初最高價較6月末累計上漲超過220%。可眼下經(jīng)過暴跌,*ST昌魚較高點回落約75%,把出資數(shù)億元不斷追買舉牌的第二大股東——長金投資深套。據(jù)市場人士估算,長金投資被套的賬面浮虧約40%。
今年以來跌幅超過50%的ST股票還有多個。截至5月24日,*ST上普、*ST寶實、*ST準油、*ST智慧、*ST墨龍、*ST中富分別較去年末累計下跌57.94%、61.04%、55.29%、50.40%、53.72%、51.01%。多個ST股票出現(xiàn)短線大幅跳水。例如,*ST坊展自4月28日起連遭7個跌停,而其4月12日至5月24日累計跌幅高達55.09%。
大跌后的ST板塊還出現(xiàn)了“1元股”。其中,*ST銳電5月24日收盤1.46元,較去年末下跌37.61%。該股2011年1月以90元的發(fā)行價登陸A股市場,而今復權計算累計跌去約九成。與*ST銳電“爭當”兩市“第一低價股”的是*ST海潤,5月24日收盤1.54元,較去年末下跌33.62%。
ST股票跌勢如潮,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部分個股之前因題材概念及重組預期而漲幅過大,投機炒作“退潮”后出現(xiàn)大跌。例如,*ST上普2015年和2016年均經(jīng)營虧損,但市場對其多次進行炒作。大盤2015年下半年暴跌,該股9月至11月卻一度最大漲幅逾440%,股價攀上60元。隨著股價回歸基本面,*ST上普難以避免地遭遇大跌。
其二,在監(jiān)管趨嚴的背景下,虧損殼資源股重組成功的難度明顯增加,失敗的案例不斷出現(xiàn)。這既對相關個股構成致命“殺傷”,也使市場資金對重組股的炒作有所降溫。例如,*ST東數(shù)4月末公告宣布終止重大資產(chǎn)重組事項,5月2日復牌后連遭9個跌停。該股5月22日和23日又連續(xù)跌停,24日跌3.38%,較去年末累計跌幅超過40%。
其三,交易所嚴格落實并不斷完善退市制度的態(tài)度明確,對ST股票構成一定壓力。*ST新都成為今年A股退市第一股,5月24日進入退市整理期。另外,今年以來因連續(xù)虧損3年觸發(fā)暫停上市條件的公司共有4家,包括*ST釩鈦、*ST建峰、*ST昆機以及*ST吉恩。若這些公司2017年繼續(xù)虧損,將被強制終止上市。投資者不難發(fā)現(xiàn),昔日是“不死鳥”的ST股票被敲響警鐘,退市制度常態(tài)化成為市場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ST股票整體走勢不佳并非壞事,有助于避免“劣幣驅(qū)逐良幣”,推進A股市場向理性投資轉(zhuǎn)變,形成健康的股權投資文化。對此,一直以來熱衷炒差的中小投資者,需要認識到市場正在發(fā)生變化,告別盲目博傻而回歸價值投資。(原標題:ST板塊成個股大跌“重災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