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多家城商行、農商行陸續赴港上市成功,但該類公司在港發售日漸受到冷落,多家銀行在港公開發售未獲足額認購。
公開發售認購不足
需靠國際配售“救急”
曾幾何時,地方銀行H股上市屢屢創造在港發售的輝煌,如首家H股上市農商行——重慶農商行,其共發行約21.855億股H股,其中1.5億股公開發售,最終超額認購倍數達3倍。而作為首家赴港上市城商行的重慶銀行,該行公開發售獲得6.24億股的有效申請,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初步可供認購7052.2萬股的8.81倍,即超額認購7.81倍。
如今這一地方銀行H股公開發售受追捧的場景已逐漸遠去,多家銀行屢屢出現認購不足,最終靠國際配售助力渡過在港發行關。
年初上市的吉林九臺農商行雖然公開發售獲得超額認購,但其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共收到418份有效申請,相當于公開發售下初步可供認購總數6600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約1.09倍,獲得0.09倍的超額認購。而此次廣州農商行將未獲認購的香港公開發售的6541.8萬股重新分配至國際發售。
其實,港股投資認購意愿不足的情況此前已然在其它幾只地方銀行H股發行時就有體現。例如,哈爾濱銀行H股發行時曾向全球發售30.2358億股H股,該行共收到香港公開發售提交的總數為8289.5萬股的合計820份有效申請,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下可供認購總數的27%,認購額不足1/3。此外,錦州銀行H股IPO時,其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接獲735份有效申請,合計認購僅527.6萬股,相當于該行香港公開發售下可供認購股份總數的4%,占全球發售可供認購股份約0.4%。由于在港公開發售認購遭遇冷場,這些銀行均只能將在港未獲認購部分重新分配至國際配售以求“救急”。
港股市場銀行估值低迷
大部分低于1倍市凈率
對于在港上市銀行屢屢出現的H股認購遇冷情況,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地方銀行在港上市數量的不斷增多,這類銀行早已不具有了稀缺屬性,對于散戶投資者的吸引力并不大,因此很難獲得高溢價。目前赴港上市的城商行、農商行普遍面臨估值偏低的壓力,破發更是比比皆是。
而相對于A股市場,目前香港股市特別是H股上市銀行板塊低迷的表現,也成為了制約這些銀行公開發售獲追捧的阻礙。在A+H股上市銀行中,A/H比價均處于溢價狀態。此外,逾20家在港上市的中資銀行市凈率大部分處于1倍以下,而反觀目前A股上市銀行,張家港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常熟銀行、吳江銀行等5家農商行牢牢地占據了上市銀行板塊市凈率前五位,市凈率均在2倍以上,其它A股上市的地方銀行市凈率也均在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