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據《上海證券報》從廣東證監局獲悉,最近一期的廣東轄區已報備擬上市公司輔導工作進度表披露,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發銀行”)IPO目前狀態為“暫時中止”,進度時間為2017年4月26日。
藍鯨銀行頻道向廣發銀行了解IPO進程,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據了解,廣發銀行在2011年正式啟動了IPO事宜,該年5月份在證監會進行上市備案。2013年4月12日,廣發銀行召開股東大會批準授權公司董事會及高管層進行IPO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初,廣發銀行發布2017年度股份增發公告,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這也是廣發銀行迎來中國人壽這一新的大股東之后的首次增發計劃。被市場認為是沖擊IPO的前奏。
為少數未上市的股份行
藍鯨銀行頻道翻閱廣發銀行2016年年報發現,廣發銀行對上市計劃、IPO等情況只字未提,也并無明確字眼描述上市進程。
而在2015年的年報中,廣發銀行表達了IPO上市的強烈態度。具體顯示為:報告期內,董事會結合上市準備期監管要求,及時披露信息,并以上市銀行標準優化體例結構;在投資者關系管理上根據年度股權事務相對增加和本行處于上市過渡期的實際情況,開展制度建設、細化工作流程、完善股權檔案。
不久前,僅廣州農商行實現了在港IPO。此外,廣東順德農商行將于7月21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關于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議案。
隨著去年江蘇銀行、貴陽銀行的上市,A股市場對銀行擴容引發了IPO高潮,再加上大部分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上市基本完畢,廣發銀行作為股份行卻未能踏上“上市銀行”的班車,難掩寂寞。
在辭任廣發銀行董事長的董建岳告別信中寫到,“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外方文化的差異以及更主要的我個人能力所限,有一些工作的成效尚未達到我預期的目標,有些工作存在疏漏,還有很多工作在推進的過程中,特別是IPO,幾經努力,使出洪荒之力,也未達成。每每想到這些我都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span>
四年間不良率攀升
2016年的年報數據顯示,廣發銀行的不良率出現了上升,達到1.59%,不良貸款余額為155.88億元,較年初增長25.98%。從年報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廣發銀行的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在四年間逐年攀升。
廣發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導致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制造業不良率的居高不下,截至去年年末,制造業的貸款余額是1514.4億元,占比34.05%,不良率為1.99%。批發和零售業的貸款余額為883.66億元,不良率高達4.13%,較上一年提升1.65個百分點,當屬不良的重災區。
對于不良資產的處置,廣發銀行表示,將有節奏地處置存量不良貸款,采取現金催收、債券轉讓、以物抵債、呆賬核銷等多種手段,繼續引進不良資產投資基金、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不良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手段,加快不良資產清收處置。
廣發銀行雖然不良率逐年攀升,但其資產也迅速增長。2016年,廣發銀行資產突破2萬億元,達2.0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49%;實現營業收入553.18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凈利潤95.04億元,同比增長4.5%。各項貸款達到9789.02億元,較年初增長12.93%。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