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在業界有“短線之王”的美稱。他潛心研究并總結的“龍規”理論在短線操作中幾乎是屢戰屢勝,享有極高的聲譽。
認識野山是從幾本書開始的,一位朋友推薦了《散戶套利法則》、《股市警語》、《短線之王》這幾本暢銷書,讀著一篇篇被稱作“股市雜文”的充滿了靈性和幽默的文字,令人常常會有擊節稱快的酣暢和與朋友分享的沖動。于是對文章的作者——一個名叫“野山”的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地攤”上起家
野山,原名張文華,江蘇淮陰人。1991年調入《淮陰日報》做記者,此前在中學做了十幾年語文老師,對經濟一竅不通,為了在報社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又不想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野山看中了股市欄目。他沒有料到的是,自己最后居然是這樣一無反顧地扎入了這個對中國人來說還非常新鮮、前衛的領域,而且做到今日這樣的“赫赫”聲名。
1992年,江蘇發行沂淮鐵路股票,這只股票當時被人們十分看好,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上市,只是在黑市上有交易,這就是人們所稱作的一級半市場。在當時不規范的條件下,這種“地攤”似的一級半市場在各地都非常普遍。為了增加感性認識和社會體驗,野山以2000元錢從“地攤”開始了他的股海搏擊。
1993年10月,江蘇當地開了證券交易市場,野山這才知道了什么叫二級市場,并毫不猶豫把他幾千元錢的家底全部投入了股市。兩年的時間滾下來,幾千元錢變成了一、兩萬元錢,野山也因為對股市執著的研究,成為報社對股市最有研究的財經記者,報紙上開了他的股評專欄,他還為別的記者進行專題輔導。
華山論劍,劍出偏鋒
即便如此,這時的野山仍然和中國任何一個散戶股民沒有什么區別。在股市中沉浮,也賺也賠,隨波逐流,賺錢機會看起來似乎很多,但賺完了,又被下一波風險掠走所有利潤,甚至還會“倒栽蔥”。市面上幾乎所有關于股票操作的書,野山都進行了研究和瀏覽,但仍然找不到制勝的“法寶”,因為寫書的人都是百戰百勝,都是買的最低點賣的最高點,說起來道理一套又一套,但你要照著去做準保是失敗。所以有些人掌握了技術指標以后,反而輸得更快。野山琢磨:要在股市上制勝,還得發揮自己的才智,用自己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是來自于實踐、實實在在的。
于是,野山將自己對于股市的理性思考、積累的實戰經驗、周圍朋友炒股的教訓,一點點收集整理伴著一篇篇股市雜文出籠了。多年來他在《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經濟日報》等幾十家證券類報刊上長期發表股市隨筆;在Tom.com、網易、和訊、全景網、華鼎等多家網站開辟個人專欄,野山將散戶在股市中為什么會失敗、莊家如何“下套”、散戶如何才能以小搏大、戰勝莊家、如何聽股評、如何辨別技術圖形的真假等一系列散戶特別容易疏忽、又特別關鍵的話題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思考與分析,在讀者、網民中具有了很大反響,尤其是散戶股民對野山產生認同和共鳴。
此時的野山頗有點兒坐擁淮陰小城,卻憑借上千篇股市雜文打得天下無人不知的意味。這份獨步江湖的瀟灑和從容在去年舉行的兩場比賽中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2000年2月14日開始,和訊網邀請野山開設全國第一家散戶擂臺賽。沒想到不出半年,野山旗下的按“龍規”操作的“沖天龍組”資金已經翻了7倍!采用中短線相結合、按穩健風格操作的“瘸子馬組”的資金也實現翻番。如今,“沖天龍組”的資金已經由初期的10萬元運作到125萬元,1年翻了12倍,真正體現了“龍規”理論“風險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炒股理念與操作技巧。
2000年9月,和訊網又舉辦了實戰基金大賽,野山以個人參賽者的身份與數家擁有諸多智囊的實力機構交手,在風云多變的股市上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華山論劍”。由于正趕上股市狂跌,大盤震蕩,風險極大,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野山最后實現了8%的利潤,而這也是參賽數方中惟一盈利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