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堰塞湖”是如何逐步消除的?
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2017年A股就有超過400家公司發行上市,較2016年大幅增加,這也使得A股的擬IPO公司存量數據大幅下降,先上個圖表!
另外,申報的數據中,截至目前,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518家,其中,已過會30家,未過會488家。而在今年年初,截至1月5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35家,其中,已過會49家,未過會686家。
從數據來看,2017年有400余家A股公司實現上市,也就是加速“去庫存”,直接導致擬上市公司存量數據有較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從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數量來看,與年初相比,減少的數量約為200余家。
顯然,在擬上市公司存量數據下降的同時,也有新增公司申報,只是申報數量比不上上市數量,其根本原因在于:監管部門通過加強新股發行制度 改革,嚴把市場準入關,客觀上起到了“控增量”的效果。
需要提一下,監管部門加速“去庫存”,隨著新股“普惠制”的落實,普通投資者也從新一輪新股發行改革中獲益匪淺。具體體現在最近一兩年的全民打新熱,尤其是一些高價發行的新股,由于賺錢效應的明顯(中一簽最高收益超過10萬元),更是受追捧。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2017年的400多只新股中,中一簽的收益平均超過2.4萬元,吉比特、億聯網絡、富瀚微的中一簽收益均超過10萬元。
讓壞孩子望“A”興嘆
“去庫存”、“控增量”, A股市場對“壞孩子”也更加堅定地說“不”!
在過去的一個月,新一屆發審委委員祭出了不到六成的新股發審通過率,把一批財務數據有水分、持續盈利能力不明、內控制度不規范的帶傷上會、帶病上會的企業擋在了新股發行大門外,讓壞孩子望“A”興嘆!
這不會是一陣風,風過之后就重歸風平浪靜!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就職儀式上,對63位發審委新任委員提出了新要求:既要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又要本領高強能夠用專業技能獨立履職。這是穩步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背景下發審委員的新使命,將影響未來一段時期資本市場的新股發行生態。
而事實上,不僅是新股審核,A股近年的整體監管環境也在從嚴,這可以從欣泰電氣等的例子可以看出,欣泰電氣是“創業板退市第一股”,同時也是A股市場首家因欺詐發行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也就是說,即便是有“壞孩子”混進革命隊伍,也有可能遭到“退貨”處理!
“終身追責”切中發審痛點
這段時間,“終身追責”一躍成為熱門財經詞匯。
語出何處?自然是出自劉士余主席在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就職儀式上的講話。劉士余說,必須強化對發審委和委員的監督機制。證監會黨委已經決定成立發行與并購重組審核監察委員會,對首次公開發行、再融資、并購重組實行全方面的監察,對發審委和委員的履職行為進行360度評價。要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終身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