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增速處于合理區間,子版塊分化加劇。隨著一季報的披露完畢,醫藥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8%,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15%,增速較2016Q4均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近幾年相對較高的位置。我們認為,在兩票制、一致性評價、優先審評等新藥政的推動下,未來醫藥市場向龍頭集中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上市公司作為行業的核心力量、細分龍頭,將長期保持超越行業的增速。同時子行業內部分化加劇,兩票制的推動下醫藥商業表現突出,化學原料藥已經從景氣高點開始滑落,化學制藥和醫療服務穩定增長。
中藥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12%和14%。中藥企業普遍增長較為穩健,部分企業的主打品種(尤其是中藥注射劑)屬于輔助性藥物,受醫保控費影響日益顯著,且部分地區(如浙江)在招標中對中藥注射劑有所控制,拉低了行業整體的增速。
化學制劑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15%和20%,增速相比去年已有明顯提升。隨著招標降價的壓力逐步釋放,以及醫保目錄的擴容,新一輪的穩定增長期即將來臨。部分領先企業在國際化和創新藥領域取得成功,提升了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生物制品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20%和18%。隨著血制品維持高景氣保持高速增長,以及疫苗市場的逐步恢復,預計生物制品板塊增速仍有提升空間。
醫療器械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20%和20%,已經從去年的低谷中逐步走出。龍頭公司通過持續的外延并購保持高速增長,行業整體受到訂單周期和費用影響,利潤波動較大。
醫藥商業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18%和36%,持續維持高景氣。在龍頭企業中國醫藥(600056)、瑞康醫藥(002589)等公司的推動下,行業利潤增速表現出色。隨著兩票制的深入實施,集中度提高,利好上市公司。
醫療服務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38%和22%。以迪安診斷(300244)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的快速增長拉動行業收入增速維持高位,而去年臨床政策收緊之后CRO企業成本上升壓低了行業的利潤增速。
化學原料藥子行業:2017Q1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增長18%和27%,縱向看不難發現已經從2016年的景氣高點開始下行。隨著下游庫存的提升以及新開產能增加,以維生素為代表大宗原料藥已經逐步從高點回落,加上環保壓力的增加,行業利潤增速從2016Q4的114%下降到27%。
投資策略:我們注意到,近期市場風險偏好有所轉變,一線白馬因前期累計漲幅較大,出現較為明顯的放量回調,在市場風格切換過程中,前期滯漲的低估值二線白馬(如科倫藥業(002422)、華潤雙鶴(600062)等)有望活躍。另外,建議關注一季報表現超預期,且超預期因素能夠持續貢獻業績的公司,如柳州醫藥(60336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