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擬增資全資子公司拓普國際,增資完成后,子公司注冊資本將由8868元增長到3300萬元。
點評:增資將為公司開啟全球化戰略新篇章。公司目前的經營是穩合資、強自主、強國際,海外擴張也是公司未來5年最為重要的策略之一。目前公司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全球競爭力,此前2015和2016年兩度獲得通用的全球同步研發訂單;今年1月宣布跟隨吉利在瑞典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拓普國際于2015年在香港注冊,經營范圍為貿易和投資,本次大幅增資將正式啟動拓普國際作為公司全球化戰略投融資及貿易雙平臺的作用,為未來潛在的海外收購、經營提前鋪墊。
配套吉利等一線自主確立向上拐點。公司自3Q16以來營收加速增長,其中3Q16-1Q17三個單季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41%、48%、48%,遠高于此前10%-20%的增速。其中,吉利等一線自主品牌貢獻顯著,估算吉利3.0的4大明星車型以及榮威RX5、傳祺GS4、寶沃BX7等車型2016年貢獻的營收增速接近20pp,吉利貢獻的營收占比也從此前的8%左右上升到20%以上。這些車型在2017年還將貢獻顯著增量,預計提供23pp的營收增速。預計公司憑借領先的研發和生產優勢,將持續配套吉利等強自主新車,單車價值量也有望隨配套產品數量提升而增長。
定增估計接近尾聲,汽車電子項目加速落地帶來更大成長空間。公司4月21日收到定增批文后迅速進入發行程序,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鄔建樹承諾擬認購的金額不低于1.38億元,占23.95億元的近6%。估計目前發行已接近尾聲,隨之年產150萬套的IBS項目和年產260萬套的EVP項目將加速落地。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研發實力較強,其中電子真空泵作為公司的第一個電子項目已投產,打破海拉等巨頭的壟斷地位,目前量產競爭對手僅海拉、大陸、韓國永信三家。IBS項目已進入路試階段,該領域除博世有能力小批量供貨外,大陸與TRW仍在研發中預計2017年量產,公司緊隨其后有望在2018年成為全球第四、國內第一家IBS量產廠商。
投資建議:公司2016年確立業績向上拐點,本次增資開啟全球化發展戰略,2017年繼續看好公司成長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主業綁定吉利等優質自主車企、轉型爭做智能汽車執行端領軍企業,發展遵循輕量化、智能化、電動化趨勢。預計公司2017-2018年歸母凈利分別為8.80億、11.39億元,不考慮增發,預計2017-2018年EPS分別為1.36元、1.75元,對應PE分別為23X、18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自主車企產銷不及預期、汽車電子產品研發和量產進度不及預期、原材料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