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公司公告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10億元,同比增長15.65%,實現歸母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32.66%,EPS為0.127元。
平安觀點:
公司上半年業績高速增長:根據公司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10億元,同比增長15.65%;實現歸母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32.66%。公司上半年業績實現高速增長,增速相比一季度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延續了一季度以來良好的業績增長勢頭。營業收入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下降,我們判斷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受益于建筑業去年5月起推行“營改增”,公司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高速增長,形成了較高的基數;(二)隨著公司計價軟件“云+端”轉型的深入,公司取得的年服務費逐月確認收入,在年中部分年服務費暫時計入預收賬款,也影響了公司上半年的營收。我們認為,隨著全年基數效應的下降以及年服務費的確認,公司全年營收增速將有所提高。
造價業務“云+端”轉型推廣順利,未來將穩步增長:公司造價系列產品主要分為計價產品和計量產品。截至2016年底,公司云計價產品已實現11個省份的推廣。我們預計公司云計價產品的推廣將在2018-2019年基本完成。在計量產品方面,公司云計量產品的研發工作已經進入研發后期,我們預計云計量產品將在2017年四季度開始推廣,并將在未來3-5年推廣完成。我們認為,未來隨著造價業務“云+端”轉型的完成,造價業務與建筑業增量市場的相關性將進一步減弱,未來公司造價業務將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施工階段信息化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BIM技術和產品是未來未來發展方向:公司面向建筑工程項目“決策、設計、采購、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2015年堅定執行戰略轉型。從百億市場空間的采購階段信息化業務向千億市場空間的施工階段信息化業務拓展。其中,BIM技術和產品是公司工程施工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面向當前建筑業的存量市場,BIM產品的市場空間巨大。
BIM技術的核心是底層圖形平臺,公司從事底層圖形平臺技術研發十余年,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底層圖形平臺技術的建筑信息化企業。公司的BIM技術因而擁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在BIM產品方面,公司BIM技術的代表性產品BIM5D從2015年上市以來,發展勢頭迅猛。當前,我國在建的建筑項目大約40-50萬個,以一套BIM5D產品15萬計算,假設目前在建的40-50萬個項目中有十分之一的項目需要用到BIM5D產品,則僅一款BIM5D產品,面向當前建筑業巨大的存量市場,就有60-75億的市場空間。
大數據業務是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另一強大助力:公司積極擁抱大數據技術,依賴自身在建筑信息化行業近二十年的積累,開發建筑行業大數據應用。公司現已開發出以材價數據包為核心的大數據應用,可與公司的造價系列軟件無縫結合使用。2016年,公司工程信息業務高速增長,實現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57.44%。其中,除了材價數據包產品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收入外,指標信息產品也已開始貢獻收入,未來指標信息產品將成為公司大數據業務的新的增長點。再考慮衍生的廣告服務費用,未來公司大數據業務的想象空間很大。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維持對公司2017-2019年的盈利預測,EPS分別為0.52元、0.70元、0.96元,對應7月28日收盤價的PE分別約為33.2、24.3、17.8倍。今年6月,公司公告了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核心高管及核心員工共139人參與,彰顯公司核心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我們重申我們對于公司的推薦邏輯,未來隨著造價業務“云+端”推廣的完成,公司的造價業務將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造價業務將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持續的盈利和現金流保障。施工階段信息化是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所在,公司領先的BIM技術和產品將確保公司在施工階段信息化領域落實業績。此外,大數據業務也將是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強大助力。我們堅定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維持對公司的“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施工階段信息化業務發展不達預期;公司大數據業務發展不達預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