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虧3個多億!這是新力金融的最新業績預告。近兩年,水泥價格不斷上漲,市場行情走好,但由水泥業務轉型做類金融業務的新力金融卻錯失這個良機。該公司這幾年可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且還不斷“攤上大事”,之前的重組也被狠狠“打臉”,造成商譽減值4.3億,這數字看到就背后發涼啊!
“帶病”重組致巨虧
商譽減值4.3億致業績變臉,主要原因是并購標的未完成業績承諾。2015年1月,公司以16.83億的價格購買德潤租賃等五家類金融公司股權,標的承諾三年完成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9億、2.4億和3.1億。
然而,沒料到收購標的為了完成業績承諾,竟然在2015年年報上虛增收入和利潤數千萬。不僅如此,還借用第三方將相關債權轉讓給控股股東子公司,隱瞞關聯交易。早監管部門嚴懲,被處罰60萬元。原本是想在類金融業務上“挖金”,沒想到金沒挖到,反而惹了“一身騷”。
溢價收購再次“埋雷”?
由于之前的收購出現問題,2016年公司擬收購的海科融通事項也遭到監管追問。據了解,海科融通在2016年并沒有完成原本承諾的凈利潤,還曾多次遭處罰,去年就被處罰3次,其中西藏地區的銀行卡收單業務被清退屬于重大懲。
即使有這么多負面消息,公司也沒有調整標的估價,這就不禁讓我們懷疑公司的并購水平。一般來講,并購都是朝著優質標的和公司發展而去,而這兩次并購案明顯是“帶病”的,難道為了切入類金融就不顧后果?
涉嫌違規“吃官司”,2萬多股民遭殃
2017年3月30日晚,公司因涉嫌違規被立案調查,復牌后連續三日暴跌,公司2萬多股東全部遭殃。部分投資者起訴索賠,2018年1月第一次開庭,公司的律師與代理投資者的律師雙方存在明顯分歧,法院尚未判決,后續進展值得關注。
處罰致公司高管大換血
2017年8月31日,公司及包括董事長在內的7名高管收到安徽證監局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9月7日有3名高管辭職,18日有4名高管同時辭職,至此,被罰的7名高管全已辭職,公司高管“大換血”,可能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總結
類金融業務近幾年發展不錯,許多公司扎堆“搶錢”,許多投資者也都看好類金融業務的發展。但是,近幾年由于并購重組造成商譽減值的公司也很多,投資者在看好類金融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公司并購標的是否是優質資產,避免踩“雷”。(來源:好股零零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