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則是著名經濟學家韓志國公布了其對雪浪環境上市過程的研究結果,其結論是: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個案,而是一個窩案和串案,涉及雪浪環境改制、保薦、審核和內幕交易的整個過程。
至本文截稿為止,中國證監會并未對此事做出回應,當然,今日是周末也情有可原。
從此次公布的最新的有關“老鼠倉”的情況來看,一些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相關業務人員,利用自己對公司交易相關股票信息的了解,同步或是滯后地交易相同的股票進行獲利。
其中一家基金公司交易室副總監胡某動用1700萬元本金,同步交易104只股票后,最終獲利4200萬元。此次公布的另一涉案人員為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但是奇怪的是,只公布了其累計交易金額高達4.3億元,并沒有公布其非法獲利數據。
事實上,由于股票市場最近幾年漲得少,跌得猛,所以老鼠倉也會出現不賺錢的情況,從而淪為社會的笑柄。但無論如何,對于此種觸犯法律的行為,監管部門給予嚴肅查處,以儆效尤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是,最最厲害的老鼠倉能賺走多少錢?
據統計,自2007年到2016年3月份,總共20家基金公司30位基金經理因老鼠倉受審,累積獲利金額只是過億元,加上今年胡某的4200萬元,估計也就兩億元左右。
這個金額實在不如一家上市公司虛假上市相關大股東套現來得多。
最明顯的一個案例就是,文峰股份的大股東與徐翔合謀,通過高送轉題材瘋狂炒作,高位套現近60億元,但所受處罰不過公司罰款60萬元而已。而最近的紅旗連鎖董事長違規減持5.8億元,也僅罰款600萬元!
而此次韓志國教授帶領一個團隊系統整理雪浪環境上市過程后發現,在當時相關業務由菲達環保與龍凈環保壟斷的情況下,其上市前三年行業平均營收增速均不超過11%的情況下,雪浪環境給出的營收增速卻分別達到18.2%、29.1%與28.9%!并且兩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高達153.3%,而現金流卻出現較大的負數,同時存貨與應收款都在大幅增長。
韓志國質疑,雪浪環境“背后是財務造假的重大嫌疑”。
其次,雪浪環境的上市過程也受到韓志國質疑:
一是在上市時間普遍需要18個月的情況下,雪浪只用了8個月;
二是在上市前有許多文章質疑其造假的情況下,發審委卻沒有任何異議地一致通過。
如果韓志國對雪浪環境的質疑是對的,即雪浪環境在上市過程中確實存在財務造假的問題,那么它所獲得的好處,已經超過了過去幾年所有公募基金的老鼠倉所得非法收益——其公開上市的首次融資額便高達2.95億元。
換句話說,哪怕是融資額最小的創業板公司,一家公司一次的作惡,其不當得利便超過了公募基金十年所有老鼠倉的收益!
更不要說在上市后,目前部分發行人股東已經臨近解禁,一旦成功套現,獲利所得至少在成本的三倍以上。比如在雪浪環境的發行中,以每股8元多入股的向松祚,其持有的200萬股按目前價格拋售,每股獲利約20元,總共獲利將達到4000萬元,而歷史上該股最高價去到過71. 83元,所得收益更是超過億元。目前該公司的股價是每股28.58元。而創始人按每股一元的成本折算的話,原始股東收獲的更是將近30倍的收益!
所以說,在虛假上市帶來的危害程度(金額更多)與廣度(所有的股民都可能受害,而不是某只基金的持有人受害)遠遠超過老鼠倉的情況下,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夠聽到證監會對虛假陳述,欺詐上市的零容忍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