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相關人士表示,“除貨幣型基金以外,其他類型基金自6月份以來規模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這主要和市場環境相關。”
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自6月以來,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另類基金,規模分別減少了1910.59億元、642.65億元、136.34億元、44.24億元、12.68億元。
記者采訪的基金人士表示,縮水最大的債基與委外贖回有很大關系,而股基縮水則與市場行情息息相關。
股基縮水:創業板拖累
股票型基金規模從今年1月至5月起逐步上升,但從年中6月起規模出現下降。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6月以來,股票型基金從6657.67億元減少至6521.32億元,減少了136.35億元。
6月以來,在股票型基金中,有6只基金的份額減少達10億以上,其中鵬華中證國防減少最多,達25億。
對此,一位指數型基金經理表示:“簡單說就是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大家不看好后市,減少了風險資產的配置?!?/p>
另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也表示,“因為市場跌了,股票型基金出現流出,無他,就是因為沒有賺錢效應。不過,上證50的基金可能是流入?!?/p>
截至7月18日, 6月以來,上證綜指、創業板指的漲跌幅分別為:2.28%、-5.34%。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上證50上漲了5.79%。然而,從以往經驗來看,A股的散戶更習慣于創業板股票的投資。
對此,一位華南基金經理表示,資金在基金中流出與市場走向有較大關系。不過,“會滯后些,比如市場漲一陣然后凈流入,跌一陣然后就凈流出?!?/p>
那么,在資金流向與市場走勢息息相關的情況下,下半年資金可能流向哪些股基呢?
上述投資總監認為:“下半年是結構性行情,可能上證50、滬深180、滬深300這些指數在下半年或繼續走強?!?/p>
其認為,“下半年,首選中證500 ,中證500的財務狀況目前看性價比最高,估值比大票貴一點,但是盈利增長好得多。”
而創業板指7月17日突然暴跌5.11%,截至7月18日,創業板指今年以來已下跌15.01%。
上述投資總監表示:“創業板的信用透支比較嚴重,供給增加,而且并購重組也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
“創業板如果再大跌我會挑些個股,但是創業板短期回避為妙,因為A股的投資者聚集效應明顯?!鄙鲜鐾顿Y總監說。
迷你基金加速清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債券型基金規模減少最多,達1910.59億元,較5月份減少了近一成。
其中,贖回份額在百億以上的有工銀瑞信恒享純債187億、工銀瑞信恒泰純債109億,另有8只債券型基金的贖回份額在50億至100億之間,18只贖回在30億至50億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年中被大量贖回的債券型基金,絕大部分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達到99%,它們被認為很可能是委外的定制基金。28只份額減少達30億以上的債券基金中,僅有一只基金公告的資料顯示,機構持有比例低于80%。
對此,7月18日,一位大型基金的固收部基金經理也向記者表示:“年中債基規模減少,委外起了作用。不過,目前來看,委外贖回的速度低于預期,委外贖回結構性特征突出,總的來看,壓力集中在中小行。此外,現在委外有些到期不續。”
有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委外不續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債基達不到預期收益率。
數據顯示,開放式的債券基金近1年回報0.92%,而今年以來,銀行委外的預期收益率一般都高于4%。
一位城商行的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該行現在委外要求的收益率在5%以上,因為同業拆借成本也很高。
上述固收部基金經理表示:“各行的委外對收益預期的差異比較大,不過肯定比之前高不少了。對我們來說,5%的長期預期回報還是有壓力?!?/p>
值得注意的是, 6月以來,56只債券基金贖回比例達到自有規模的90%以上。隨著大量贖回的出現,部分債券基金在規模大幅縮水后成為“迷你”基金,面臨清盤。
7月12日,海富通雙利債券基金發布公告稱,該基金已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已觸發清盤條款。
7月14日,嘉實穩豐純債基金也公告,審議基金終止合同有關事宜。
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7月18日,6月以來全市場共有15只清算基金(A、B、C類分別統計),其中有11只為債券型基金,占比73%。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