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自7月份以來,量化基金的收益開始回暖,超七成量化基金獲取正收益。在基金經理看來,這要歸功于“漂亮50”行情有所回落,市場熱點分散。今年以來市場持續“一九”行情,持股分散的量化基金表現較前兩年差。
量化基金業績回暖
Wind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 80只量化基金(不同份額分別計算)的平均收益為1.9%,其中20只基金虧損,60只基金獲正收益,占比75%。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2.73%,26只量化基金跑贏上證指數,18只產品收益超5%。其中業績最好的基金1個多月獲得9.92%的收益,但也有量化基金1個多月的時間虧了9.76%。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80只量化基金平均收益為0.76%,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2.86%。其中有37只基金虧損,占比46.25%,跌幅超10%的有6只。去年業績領先的一只量化基金上半年虧損14.30%,在量化基金中業績墊底。
事實上,從去年12月份開始,量化基金的收益能力便開始下降,業內人士將量化基金失利的原因歸結為市場風格的轉變。今年上半年,市場風格“一九分化”,大盤藍籌崛起,中小創一蹶不振。而以歷史數據預測未來的量化基金,特別是去年業績表現較好的基金,在小市值股票上暴露過高,因此在市場風格轉換時策略失效。
不過,萬家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卞勇認為,今年上半年風格轉換給量化策略帶來的影響,只是眾多影響因素之一,而且更多體現在組合風險的管理上。量化投資通過歷史數據預測未來,風格的延續最有利于量化基金的表現。也有基金經受住了市場考驗,上半年仍有10只基金盈利超過10%,業績最好的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上半年錄得17.40%的漲幅。
景順長城量化總監黎海威將此歸因于基金通過量化多因子模型進行分散投資,在價值和成長之間保持平衡。“找出穩定的因子和動態調整因子權重很關鍵,要能在合適的時間點把合適的權重放在合適的因子上,形成量化模型的最優配置,從而貢獻業績。” 黎海威表示。
市場熱點分散是主因
對于近期量化基金業績回暖的原因,基金經理將其歸功于市場熱點相對分散。
富國基金一位量化基金經理表示,量化基金自身并未做主動切換風格,主要還是依賴市場的變化,7月以來創業板、中證500表現不錯。該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量化基金偏向于中小盤和成長股,主流市場上,偏價值的量化基金規模沒有偏成長的基金那么大,所以,按照平均規模來算,還是成長量化基金占多數。
黎海威也對此表示,近一個月,上證50為代表的“漂亮50”行情有所回落,價值藍籌和中小盤成長股此起彼伏,熱點有所擴散,分散投資的量化基金在這種市場行情中有優勢。
卞勇介紹,大多數量化基金以中證500指數作為比較基準,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往往會超配小盤股。近期中小市值股票的反彈,也是最近量化基金表現較好的重要原因。
不過,就量化基金未來的表現,富國基金量化基金經理表示長期依然承壓,未來還要看市場的風險偏好是否發生變化。在主動量化領域,接下來會在新興成長產業里面精選個股,選擇有長期成長、業績保障的個股。
景順長城量化總監黎海威則表示,三季度A股指數可能以波動為主,缺乏趨勢性行情,但不排除階段性上行的可能。風格上,大概率會從大盤龍頭股逐漸擴散到估值和成長相對均衡的中盤股。其投資組合仍然會維持價值和成長之間的平衡,關注經濟小幅下行壓力的傳導,在股市波動中以自下而上選股為主以期創造超額收益。
卞勇稱,從量化投資的角度而言,市場的交易者結構決定了市場的投資風格特征。而交易者結構在一定時間是相對穩定的,因此看好投資風格的長期延續性。下半年會繼續挖掘人工智能選股策略,在數據的精細度和學習方法的改善兩個維度上去做提升。量化基金的收益開始回暖獲取正收益。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市場熱點分散 量化基金近期整體業績回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