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證監會正式開始受理公募FOF的申報以來,各大基金公司便開始摩拳擦掌地進行基金籌備及申報相關FOF產品。不少準備充分的基金公司已經在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間集中申報了部分FOF基金,今年6月,各家基金公司的申報熱情再度上升,形成了第二次申報“小高潮”。但是,盡管目前基金公司在籌備公募FOF上如火如荼,作為審批放行的證監會卻依舊“無動于衷”,截至8月初,仍然沒有任何一只待核準的公募FOF獲得審批通過。
什么是公募FOF
基金中基金(以下簡稱:FOF)是指以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的證券投資基金,公募FOF即是由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公開募集的基金中基金。FOF通過持有多個基金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優化資產配置,降低多樣化基金投資門檻,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化選基服務。去年9月,證監會對外公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在FOF的定義、分散投資、基金費用、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從而為公募基金發行FOF提供了制度基礎,為公募FOF上市提供了“舞臺”。
累計81只公募FOF待批
根據證監會8月7日公布的《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已經有44家基金公司向證監會提交了公募FOF產品申請,累計申報的產品數量已經從最初的22只快速增加到81只。
據普益財富統計,在已申報公募FOF的基金公司中,華夏、匯添富和招商基金各申請了4只,富國、諾德、建信、長盛、廣發、博時、國泰和南方基金公司各申請了3只;工銀瑞信、中金、上投摩根、嘉實和景順長城等12家基金公司各申請了2只;另外還有21家基金公司各申請了1只,其中不乏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鸸緦糉OF的熱情由此可見一斑。
從產品名來看,量化、養老、穩健、靈活配置、目標風險等多種風格、策略是申報基金的主流。同時,大部分的公募FOF都屬于內部FOF,即所投資的標的基金均為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這可以有效避免出現雙重收費的情況,但是與之相對的,選擇的基金范圍相當受限,也可能會影響基金的業績。
“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目前仍未有基金獲批
從公募FOF的申報節奏來看,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是申報的一個密集期,81只已申報的FOF中有53只都是在這段期間申報的,其中,11月29日當天就有22只FOF申報。而自此之后,申報節奏顯著放緩,1-5月僅有15只產品申報,其中5月甚至出現0申報。然而,到了6、7月份,申報節奏迎來又一個小的密集期,兩個月共有13只FOF申報。
盡管公募FOF的申報已經經歷了兩個密集期,但是監管方面似乎仍然很“淡定”,目前待核準的公募FOF中,進度最快的也是停留在“第一次反饋意見”,而當前處于該階段的基金有70多只。這其中,最早獲得第一次反饋意見的基金,反饋日期顯示為今年3月21日,但是目前還沒有記錄顯示監管接收了基金公司根據反饋意見提供的“第一次反饋資料”,因此從目前來看,公募FOF何時能夠獲批發行還是未知數。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監管層對公募FOF的推出還有一定顧慮,在產品運作模式、投資標的、估值、收費等方面的細節還需要進一步推敲和論證,只有把這些細節和程序都論證清楚,才可能迎來首批公募FOF上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