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即將登臺,一個很迫切很現實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尤其是早期的這些FOF?
一方面,公募FOF是新生事物,需要大家從頭開始探索;另一方面,FOF它本質上還是基金,所不同的只在于它的投資標的是基金,即我們大家原先所關注、所研究、做投資的公募基金。
在完全沒有過往業績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從這樣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公司。
公募FOF的最大特點,就是讓所有的公司,無論大、小、新、老,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跳起跑線上。
由此,我們對于公司的關注點可以在于:
(1)原公司的實力,雖然并不能夠代表一切,但多少是有一些正相關的。
(2)FOF團隊的規模、構成,這是“硬件”,有些團隊,至今一直較為模糊。
(3)他們前期發布的相關觀點,這是“軟件”,由此來看看他們對于FOF的認知情況。
?。?)相關公司原有的基金產品線結構,以及以往對于混合基金的管理情況,這里的一個重要觀察點是他們以往的大類資產配置運作情況。
第二,產品。
主要的關注點有投資理念、投資范圍、投資策略、凈值披露、費率、申贖安排,等等,例如:
(1)是內部FOF、外部FOF,還是內、外都可以做的混合FOF?在后者中,內、外的比例是否有約定?我原則上堅決反對內部FOF,相關內容,請看我8月8日的本號文章。
(2)是場內FOF、場外FOF,還是場內、場外都可以做的混合FOF?在后者中,場內、場外的占比是多少?在這里,混合FOF其實是一個大概念,既然是“混合”,那就可以包括很多很多的內容。
?。?)資產配置。至今,大家一直在說管理FOF的核心是大類資產配置,那么,我們就要看看這些配置是動態的、靜態的,還是動靜結合的,預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會比較多,但其中還是會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第三,FOF經理。
屆時,必然會有公司夸耀他們的FOF經理過往在其它機構里是如何如何地具有豐功偉績,這一切,大家看看即可,不必太當回事。
因為過往那些券商資管的所謂FOF、保險資管的所謂FOF、銀行資管的所謂FOF、私募基金公司的所謂FOF,等等,都不是符合公募FOF之游戲規則的規范化產品,都與公募FOF有很多的不同,并且都沒有過往的、法定的、規范的公開信息披露,因此,都不適合作為參考。
唯一可以參考的,就是他們現在的觀點、認知、理念,總體上大家見仁見智吧。
待稍后公募FOF正式有《招募說明書》發布的時候,我將嘗試著逐個給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分析,供大家參考??傮w來看,目前,大多數公募FOF的擬任經理、已建團隊都很低調,這既好,也“不好”。
以上僅為我對于早期如何選擇FOF的簡單思考,日后,我將會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逐步予以豐富和完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