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隨著技術進步,量化投資逐漸與基本面投資并駕齊驅,成為當前主流的投資分析方法之一。在過去一年,由于中小創表現不佳,習慣于配置中小創的大多數量化策略沒能獲得較好收益,不少產品甚至出現較大回撤或虧損。
不過,隨著市場風格轉變,情況已經得到扭轉。數據顯示,近期量化基金業績開始回暖。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股指期貨的基差情況改善,以及股指期貨逐漸松綁,量化策略迎來更好的市場環境。
量化策略回暖
數據顯示,截至9月21日納入統計的496只量化基金中,最近3個月的中位數收益率已經超過7%。相比之下,最近6個月的中位數收益率僅有3.34%。總體而言,量化基金收益率已經回暖。
嘉實基金股票投資alpha策略組組長劉斌表示,今年量化策略整體alpha水平良好,但各產品表現有較顯著的分化,偏向基本面及低估值類的量化策略表現相對理想,而偏向小市值風格的量化策略則出現了較明顯的回撤。
“與2015年股指期貨受限之前相比,量化對沖策略效果不佳,主要源于股指期貨深度貼水。股指期貨的深度貼水導致量化對沖策略需要付出極高的對沖成本,從而明顯侵蝕了策略收益。相信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逐漸恢復,無論是股指期貨流動性還是基差情況均會所有改善,量化對沖策略也將逐漸恢復正常運作,為投資者帶來更好地風險調整后收益。”劉斌表示。
泰達宏利金融工程部總經理劉欣表示,今年量化對沖策略整體都在好轉,潛在收益空間隨著期貨貼水減弱而增加。他說:“我們看重剔除所有風格因子之后的純alpha回報,因此更穩定。”
擅長量化投資的私募人士徐東波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其所在團隊運用強趨勢策略取得了不俗戰績。該策略主要從大盤指數規律、板塊指數規律、個股走勢規律、基本面消息面宏觀面四個維度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形成概率的疊加共振,從而鎖定龍頭板塊、龍頭個股。
“運用強趨勢策略,我們在2014年成功捕捉到軍工板塊中的撫順特鋼,券商板塊中的興業證券、中信證券;在2015年成功捕捉到鐵路基建板塊中的南車北車;2016年成功捕捉到水泥板塊中的青松建化;最近半年主要在鋼鐵、有色、造紙、保險等板塊集中操作。”徐東波說。
對沖條件改善
股指期貨是量化投資中的重要對沖工具。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市場處于貼水狀態,將損失貼水部分的基差,多的時候每個月會損失1%以上的收益。反之,升水時則可獲得基差部分的額外利潤。當前,股指期貨貼水縮小,甚至轉為升水,對沖條件逐漸改善。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9月21日收盤,IH1710、IH1711、IH1712、IH1803合約分別升水10.65點、17.05點、23.85點、34.45點,呈現正向排列。IF1710合約接近平水,IC1710合約的貼水幅度也收窄至17.4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