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對于四季度,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們有著怎樣的預期?其投資策略會發生哪些轉變?未來的投資機會又在哪里?
在多位公、私募基金經理看來,就大類資產配置而言,股票市場依舊最具吸引力,大宗商品漲幅已經非常可觀,而房地產價格高位橫盤,且占居民當前配置比例已偏高。從配置方向來看,基金經理明確
股,大消費和大金融依舊是兩條重要的投資主線。新興科技產業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其中也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無論從國內還是全球來看,未來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將不斷涌現,基金重點關注與產業升級和科技板塊相關的投資機會。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開始逐漸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在這個大邏輯之下,消費升級成為機構投資者長期戰略布局的方向。例如,今年二級市場表現亮眼的白酒、家電、乳業巨頭、調味品等,均成為機構投資者扎堆入駐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經濟增速換擋期,房價對居民消費存在明顯的“擠出效應”。限購政策使得地產銷售和投資增速自高點回落,但有助于未來中短期居民的財富流向消費領域。
不過,消費品行業上半年其實只有家電和白酒表現好,其余子行業都表現不佳。在富敦投資中國股票投資總監朱國慶眼中,在大消費領域,很多優質成長股估值已經具有良好的長期投資價值。朱國慶表示,看好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旅游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也看好大眾消費升級帶來的一些國內消費品牌的發展前景。
泰旸資產總經理劉天君認為:“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提升及渠道的被動出清,將驅動持續的消費升級,看好高端白酒、免稅店、豪華車、商業地產等受益于消費升級的板塊及科技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