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公募基金2017年三季報已經披露完畢,隨之,頗受市場關注的績優基金最新持倉動向和基金經理對后市的看法也展露端倪。
記者以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榜單前二十為樣本,至三季度末時,這些基金的股票持倉出現了環比下降,平均倉位從二季度末的87.95%下降到85.94%。
不過,若細心對比可以發現,這并非是真實的持倉趨勢,由于投資者對績優基金熱情追捧,逾百億規模的增加,而新增規模尚未完全建倉,故導致基金持倉占比下降,減倉只是假象。
20只基金19只凈申購
今年前三季度,受益于A股市場回暖走強,權益類基金表現可圈可點。
資訊統計,其間基金總指數漲幅為5.98%,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近10%。具體看,排名前二十名的績優基金凈值漲幅均超過38%,國泰互聯網+股票拔得頭籌,漲幅47.66%,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緊隨其后,收益率46.58%,排名前十的基金還有東證資管旗下的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東方紅滬港深、東方紅睿陽,以及上投摩根新興動力A、銀華盛世精選、國泰新經濟、交銀穩健配置混合、易方達消費行業等。
基金三季報中也展現出了靚麗業績對于資金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在這20只前三季度的績優基金中,除了易方達消費行業外,其余19只環比全部呈現凈申購,合計增長近120億份。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尤為突出,其二季度末規模尚不足7000萬份,但三季度末時已增加到3.48億份。國泰互聯網+股票和銀華盛世精選的份額也較上季度末分別擴容了1.46倍和1.63倍。
而也正是由于這些績優基金獲得了大額凈申購,使得它們從三季報的股票倉位看,未能出現增倉跡象,反而平均減倉兩個百分點。以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為例,其二季度末股票倉位為94.47%,但到三季度末,就降到了74.67%,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不過若對比持股市值,三季度環比大幅增長,二季度末是8277萬元,三季度末增加到了4.06億元。
上投摩根新興動力A也是如此,三季末持有的股票市值為22.21億元,較二季度末的13.32億元增加了8.89億元。東方睿豐更是,股票持倉從二季度末的87.4%,下降到55.72%,與其三季度轉型規模大增直接相關。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副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今年下半年以來,業績好的權益類基金很受青睞,凈申購增多,有的基金經理主動申請暫停申購,有的根本來不及調倉和加倉,所以三季度末呈現出來的股票倉位會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