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量化基金,一個曾經在2016年震蕩市中大放異彩的名字,在經歷了2017年的困境后,終于重回視野。
2018年的一季度,無論是在業績端還是發行端,量化基金都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首先是業績,2月6日成立的景順長城量化小盤基金,是同期成立的次新基金中漲幅最大的產品之一。再者是發行,今年的基金發行大軍中,量化策略基金成為突出的分支部隊。
風格年還是震蕩年?價投基還是量化基?在這充滿變數的新一年中,一切都充滿了想象。但值得肯定的是,量化基金作為市場必不可缺的品種,經歷過高峰,也經歷過挫折后,自身已經有了蛻變成長,今年已成立的量化產品中,幾乎清一色為主動量化基金。
這或許才是量化逆襲的真正開始。
不少機構人士認為,相比2017年A股的二八分化行情,2018年市場將呈現趨于均衡的風格,這樣的市場環境對量化基金運作較為有利。不過,相較于傳統主動權益產品而言,投資者對量化基金或還需要更多的認識。
量化基金成為今年基金發行市場的熱門品種。
一方面,今年以來成立的量化基金數量已經達到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另一方面,新基金候批名單中還有較大一批量化產品正在等待批文,基金公司布局積極性之高由此可見。
不少機構人士認為,相比2017年A股的二八分化行情,2018年市場將呈現趨于均衡的風格,這樣的市場環境對量化基金運作較為有利。不過,相較于傳統主動權益產品而言,投資者對量化基金或還需要更多的認識。
發行顯著回暖
今年的基金發行大軍中,量化策略基金成為突出的分支部隊。
目前正在首發募集的66只基金中(各類份額合并統計,聯接基金剔除),有10只為量化產品,包括匯添富價值多因子、海富通量化多因子、國泰量化成長優選、博時量化多策略、中歐量化驅動、銀河量化多策略等。
從今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來看,量化基金的數量占比也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3月22日,今年以來成立的量化基金多達19只,涉及到17家基金公司,而去年一季度新成立的量化基金僅有6只。
上述19只今年成立的量化基金中,發行規模最大的三只基金分別是景順長城量化小盤、嘉實潤澤量化一年定開和易方達易百智能量化策略A/C,發行規模依次是19.33億元、13.24億元和8.09億元。整體來看,這19只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達到97.74億元。
除了正在發行和已經成立的基金外,排隊候批的公募基金隊列中,也不乏量化基金的身影。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2018年基金募集申請公示表顯示,截至3月9日,有20只量化基金正在等候審批,其中有9只是今年申請的。此外,申請公示表中有15只量化基金已經拿到批文。
20只在審的量化產品中,諾德、九泰、財通、景順長城和國金等5家公募基金分別有2只產品在審,寶盈基金、先鋒、創金合信基金等10家公司分別有1只量化基金在審。
觀察可見,無論是量化基金成立節奏之快,還是涉及基金公司數量之多,都反映出了今年量化基金發行顯著回暖的市場氛圍,也凸顯了基金公司今年在布局量化產品方面的高積極性。
來自上海、深圳等多家基金公司向記者表示,量化產品將是公司今年重點布局的方向,未來公司還將有更多量化產品推出。
不過,總體而言,雖然基金公司布局熱情較高,但發行市場未必都能如意。有大型基金公司向記者表示,其公司旗下量化產品已經發行半月有余,目前未能突破十億關口。而對小型基金公司來說,新基金發行難度的更大。